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44
宋朝,他受到整体国力的影响,宋朝重文轻武这个大家都清楚,但是重文轻武的背后代表着永兵永关*的突出,国库空虚,兵力下降,他们没有太强的战斗力和骁勇的蒙古军队比起来,根本打不过人家就说打不过金朝,他刚开始肯定也是想收复国土的,但是战争的过程中他发现,根本就没有胜的可能,他为了保住自己部分的领土以及自己现在的地位,他就不得不从主战派改成屈服派。他个人的文韬武略,无论是文学还是军事的素养都没有变,只不过是形式变了,他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体形势,他们个人再有文韬武略也改变不了宋朝积贫积弱的这种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45
我感觉是因为形势所迫。毕竟当时,金朝的国力,非常的强盛,而且,宋朝重文抑武的观念十分的严重。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赵构选择了委曲求全。而不是与敌人斗争到底。而且他重用奸臣。根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45
形式*人,他和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适合当王爷,不适合当帝王。并且当时的宋,与其他小国相比,是大国,可和横扫欧洲的蒙古军相比,就太弱了。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一个能力挽狂澜、有大作为的帝王,而不是在和平年代才能发挥才干的赵构。迫于形式,赵构只好成为一个委屈求全的皇帝。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46
赵构胆小、怯懦,重用投降派和奸贼,按照投降派的意见,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做金人的“侄子”,在靖康之变中,赵构的亲生经父母,妻子、女儿和皇室及大大臣家属被金军掳掠而去,并曾多次遭到*蹂躏。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46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赵构的帝王心态,靖康之乱使得徽钦二宗被抓,而赵构作为亲身经历者不想重蹈覆辙,前期能文能武是因为生死所*,后期享受了帝王待遇只求得过且过,更何况赵构后人死绝,自己也丧失了生育能力,创造再大的山河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