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3:17
导读:文昌帝君和魁星是什么?我们听过但是没有仔细了解过,想要了解天文知识,那么知道文昌帝君很重要,厄齐尔文昌帝君在神话故事里也是一个神圣的存在,那么梓潼的来历和文昌帝君的故事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文昌帝君和魁星
由于文昌星和魁星都是主宰功名利禄的星,均为文人所崇祀,在位置上又紧密相连,所以这里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介绍。
文昌帝君的故事
在有些紫微垣星图中,不载文昌宫星,但在北京隆福寺星图中,文昌星却清晰显要。《石氏星经》曰:“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史记·天官书》也说:“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均说明文昌有6颗星,在北斗斗魁的前方。文昌宫星的形状,如半月形。有天牢6颗暗星,介于文昌与斗魁之间。文昌星大致于二月春分的黄昏时上中天,秋分黎明时下中天。故人们通常于春秋两季予以祭祀。
《黄帝占》曰:“文昌,六府之宫也,在斗魁前。经纬天下,文德之宫。”什么是六府呢?《礼记·曲礼》曰:“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这是殷代中央政府六个管理部门的名称,大致相当于现今的国土资源部、林业部、水利部、农业部、轻工业部、矿业部。周人沿用,但已有所变化。
《史记·天官书》曰:“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陈卓解释说:“文昌,一星上将,大将军也;二曰次将,尚书也;三曰贵相,太常也;四曰司中,司隶也;五曰司怪,太史也;六曰大理,廷尉也。”即文昌六星包括将、尚书、太史、廷尉、司空,包括朝中所有文武大臣。
所谓“经纬天下文德”,文德即文教,是指礼、乐、法度和文章的教化,经纬即管理。它是与远古的武治相对应的,武治者,以武力和强权实施统治也,在武力和强权的统治下,不用讲什么道理和是非。而现在提倡以文德治天下,帝王对广大民众实施统治,要讲求文明法度,要以法律来治国,是与非有一定的标准,对统治下的臣民,也要实施教化,大家都来遵守这个统一的法度。文明与质朴的含义是相对的。故《春秋纬元命苞》曰:“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弼并举,成天象。”国家需要有文化、有才能的人出来治理,由此便衍生出文昌主司禄位、主宰功名的含义来。文昌星成为掌管文人功名禄位之神。故文昌之含义,具有文明昌盛之义。
梓潼的来历和文昌帝君的故事
相传在晋朝时,现今四川省梓潼县北七曲山附近,有一个名叫张亚子的人,在朝为官,不仅有文才,而且品德高尚,尤其孝敬父母。一次领兵与敌作战,机智勇敢,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士人因佩服他英勇善战、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和不为敌人利诱的高尚情操,为他立庙予以祭祀和表彰。
又据记载,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四川人张育,为了反抗前秦苻坚的统治,自立为蜀王,后也因寡不敌众而英勇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梓潼郡七曲山建立张育祠,尊之为雷泽龙神。其祠与张亚子庙相距不远,后人将这两处神祠合称张亚子祠,或称为梓潼神祠。
梓潼神原本为梓潼的地方神。自从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之后,为了鼓励士人忠君爱国,帮助唐朝军队平息叛乱,便假托梓潼神曾于万里桥迎接玄宗入蜀,故玄宗封其为左丞相。后来,黄巢占领长安,唐僖宗也避乱入蜀,又加封梓潼神为济顺王。由于唐朝皇帝的大力推荐,使得梓潼神的地位陡长,从一个地方神跃升为全国性的大神。
到唐朝末年,梓潼神被封为济顺王时,我们还看不出梓潼神与文昌星有什么联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者便发生了联系,逐渐合二为一。从古代文献来看,至迟在宋代时,这种观念便已流行。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姓李的读书人,在小时候曾向梓潼神求梦。当夜,果然梦见自己到了成都天宁观,有一位道士向他指着织女的支机石说,以此为名,必得中举。于是,这个人便改名为李知几,结果,当年就考中了举人。陆游曾在四川做过官,对四川的文化掌故比较了解,从这则故事就可看出,当时人们已认为梓潼神能保佑人们获取功名。
有一个南宋道士假托受到文昌帝君的启示,写了一本《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的书,讲述文昌帝君如何保佑行善积德的人,劝人为善。从这本书来看,当时社会上已开始将梓潼神与文曲星相联系,道教已将文昌星称为文昌帝君神。
至元代仁宗皇帝时,才正式加封张亚子这位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为文昌帝君。将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大神。
正是在帝王的大力推崇下,梓潼神才成为全国各地文人广泛信仰供奉之神。各地的文昌宫、文昌阁、魁星楼、魁星阁等也都相继普遍地建立起来,也有用作路名和县名的。而梓潼县的文昌宫,则成为文昌宫的主庙。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文昌帝君和魁星,梓潼的来历和文昌帝君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