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4:52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南安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吕璹在漳浦令任上,通过教民焚烧驱除瘴雾与蛇虎之害,改善了当地环境。在侬智高入侵时,他不顾他人劝阻,带领两千人成功追击敌人,取得战果。吕惠卿在科举中获得进士,任真州推官,后结识并支持王安石。熙宁初年,王安石执政,吕惠卿积极参与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工作,成为主要的决策者,参与编写了许多奏章。
司马光对吕惠卿的用心提出质疑,认为他并非君子,且可能对王安石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尽管皇帝赞赏吕惠卿的才智,但司马光坚持认为他用心不正。吕惠卿在王安石离职后,利用权力巩固新法,并因弟弟吕升卿和吕和卿的计划,实施了诸多争议政策,如强征丁产簿和青苗法,给民众带来极大困扰。他与安石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三人同时受到牵连,安石与之产生裂痕。
在与安石关系破裂后,吕惠卿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伪造文件,意图破坏王氏家族。尽管一度被贬职,但吕惠卿并未放弃对抗。在陕西边疆,他的军事策略引起争议,最终被贬至单州。哲宗即位后,吕惠卿的军事行动并未停止,反而加剧了与夏人的冲突。苏辙、刘挚等官员多次弹劾他的罪行,最终被贬至偏远地区,直至去世。
吕惠卿一生与王安石的恩怨起伏,从亲密合作到针锋相对,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世人唾弃。他的经历反映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阴暗面,也揭示了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特点。
扩展资料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泉州晋江人,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在变法中分十分活跃,富有建树。 吕惠卿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并兼经筵馆阁、制置三司条例的检详文字、司农寺、国子监、军器监的主管官员。还任过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和宰相府具体办事的都检正,后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