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3: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2:52
(1)选择不具有有效的主效抗病基因,但具有中度以上慢锈性的亲本通过温室苗期抗病性鉴定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选出苗期感病,成株期在田间有明显慢锈性的亲本材料
(2)尽可能多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可依据已有遗传分析资料,选择具有不同加性微效基因的亲本杂交若缺乏有关资料,就选用来源不同谱系不同的亲本杂交也可以选用具有已知持久抗病基因的亲本
(3)在育种圃接种适宜的条锈菌小种造成锈病的本源流行,保持强大选择压力,并设置标准感病和慢锈对照品种
(4)在杂交的F2代和F3代选择并保留最终发病严重度低至中度的植株,由F4代开始选留最终严重度低的单株或株系为保持适宜的抗病水平,需组合有3~5个加性微效基因F4代群体的纯合程度足以保证鉴选出具有适宜抗病性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单株或株系在强大病害选择压力下,选留出的最终严重度低的植株,就有可能具有较多的微效基因
(5)采用叶尖枯死或假黑颖等表现型,作为形态标记用于选择叶尖枯死与持久抗病性基因Lr34和Yr18连锁,假黑颖性状与Sr2连锁,都是适用的形态标记
(6)高代品系进行异地多点鉴定(multi-locationaltesting),了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抗病性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7)对选出的品系进行遗传分析,确认抗病性是由加性微效基因控制的
利用上述方法,已成功地选育出对叶锈病条锈病高度抗病的高产小麦品种这些品系的抗病性至少由4~5个加性微效基因控制,表达成株慢锈性,有的品种(品系)抗锈性已达近免疫水平(Rajaram等,1988;Singh等,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