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0:22
宋代的百戏艺术中,与相声中的“说”相类似的元素包括说诨话和说诨经。"诨"是带有笑料的言语,说诨话和说诨经起源于早期的说话和说经,它们带有幽默的元素。"说话"历史悠久,早在《墨子·耕柱》中就有提及,而"说书"则在隋朝的笑话大王侯白的表演中初露端倪。到了唐代,"说话"艺术盛行,甚至在宫廷和民间都有广泛流传,如唐郭湜《高力士传》所记,皇帝与臣子们有时会进行经文讨论和"说话",虽非严格遵循文学规则,但以取悦圣上为乐。市人小说和僧人"俗讲"也是唐代说书艺术的源泉,影响了宋代百戏的"说话"和"说经"部分。
相声中的"垫话"与"俗讲"的"押座文"相似,早期艺人在街头表演时,会一边撒字一边唱"门柳儿"。相声的"底"则与"解座文"类似,但"底"强调的是"包袱",而非诗词。"柳活儿"的传统也体现在以唱"攒底"的形式。"俗讲"与相声的结构对比,如"押座文"和"解座文"的对仗。宋代的百戏发展多样,有专门讲述故事的小说,有说经和讲史,还有两人互动的合生。其中,合生对相声中的"学"技巧影响深远,而说经和讲史则为后世说书艺术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说诨话”和“说诨经”,它们对后世相声的喜剧性影响显著,体现在杂语和舌辩上。"舌辩"技巧要求说话者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如"口快如刀,如水之流",这些都揭示了相声与说诨话的深厚渊源。总的来说,宋代的百戏艺术,特别是"说话"和"说经"的部分,为相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技巧基础。
宋代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臻于高潮。据文献记载推断,宋代百戏中明确是说唱艺术的至少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合生、说诨话、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唱耍令、唱赚、小唱等。宋代百戏中与相声有关的艺术形式可以分说、学、文字游戏三类,分别列举如下:说--说诨话、说诨经。学--学像生、乔像生、学乡谈、叫果子。文字游戏--商谜、合生。此外还有沙书、说药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