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7:34
天下之事,难易之分实在于行动与不行动之间。对于学习亦是如此,持之以恒,难事可转为易,反之,易事亦能变得困难。学习的天赋,如聪明或平庸,其实并非决定成败的关键。
蜀地有两个僧侣,一贫一富。贫僧决心去南海,只有一瓶一钵作为行装,富僧虽然财力丰厚,多年未能实现此行。然而,贫僧次年自南海返回,富僧面露惭愧。这说明,立志与行动的力量,远胜于物质条件。
贫僧凭借坚定的志向和简单的物资,成功抵达南海,反观富僧,拥有更多资源却未能成行。这启示我们,聪明和敏捷并非必然的成功保障,若不将其用于学习,反而可能成为自我颓废的根源。而即使是愚钝和普通,只要勤奋不倦,也能自我提升,成为自力更生的人。
因此,无论资质如何,关键在于个人的决心和努力。聪慧与机敏,需要被正确地运用和坚持学习,否则只会自我挫败。而昏庸与平凡,只要不限制自己,持之以恒地学习,也能成就非凡。这正是蜀鄙二僧故事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一上学生主要读记叙文而对原文进行的节选,只保存了故事,而删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两段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部分的议论。故改标题为“蜀鄙二僧”。有的书将这故事看成寓言,标题《蜀鄙之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