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0: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4:14
相传犁镜的铸造技术从明末开始,由山西省晋城犁川传入河南新安县白沙镇,再流传至济源北部的太行山区。最终,犁镜的主产地定在了太行山麓的阳城,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富铁矿和丰富的资源,包括阳城犁镜所需的木炭、耐火土、石英砂等。早在明清时期,阳城的犁镜铸造业就已经蓬勃发展,最繁盛时期拥有近百座犁炉,年产量达到70万片,不仅供应国内各地,还远销至朝鲜、日本、尼泊尔、不丹等国。阳城犁镜因此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名牌产品。
由于销售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的需求和条件各异,阳城犁镜提供了多种规格和型号,据说多达500余种,常用的也有百余种,因此流传下“错贩犁镜饿死人”的俗谚。阳城犁镜以其优良的质地、利土、耐磨、省力等优点而著称,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使得凡有黑筋、豁鼻、冷炸、热炸、边不圆、口不齐、声不脆、浇不足、有孔洞等缺陷的犁镜一律不得流入市场,号称“十不收”。这种追求诚信、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工匠保障体系,是阳城犁镜能够历久不衰、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关键原因。
阳城犁镜的历史源远流长,从铸造技术的流传到成为名牌产品,再到对品质的严格把控,都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匠心精神。这种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使得阳城犁镜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农民们信赖的品牌。
阳城 犁镜的铸造技艺是山西省独有的一项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犁镜是耕犁的重要部件,安装于犁头上方,用以翻土,因常与土块相摩擦致表面发亮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