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诊断要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1: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8:44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
临床表现上,患者通常表现出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和黏膜出血,出血倾向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近亲婚配的后代更常见。出血症状从新生儿开始,程度不一,通常为中度,包括皮肤、口腔、鼻腔出血,严重时可引发颅内出血、手术或外伤后的大量出血,女性月经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血倾向通常会有所减轻。
在实验室检查上,血小板数量通常减少,从正常到中度不等,但与出血时间(BT)延长不成比例,且个体差异很大。血小板特征显著,大小可达4~20μm,中央颗粒聚集形成“假核”或“淋巴细胞样”,寿命约2~8天。BT测试延长,血块收缩功能正常。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可能正常或降低,血小板滞留试验结果可能减低或正常。
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加利托菌素、凝血酶和含因子Ⅷ的牛纤维蛋白原不引发聚集,但在加入其他诱导剂时,聚集功能通常正常。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N51抗原)减少,这是由于GPIb包含vWF受体,使用单克隆抗体可以确认,但输血可能导致抗GPIb抗体产生,影响输入血小板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