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录为什么没有郑和下西洋的辉煌战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02:20
郑和下西洋的说得简单点,就是朝贡贸易,不是为了侵略;说得准确点,就是明朝*试图垄断海洋贸易。朝贡贸易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它是*手段和经济手段的混合体。在西北内陆边疆地区,朝贡贸易的*含义往往超过经济目的,但并不绝对。为了西北内陆边疆的安定,朝贡贸易大多属于赔钱生意,有时候还会“赔人”(和亲)。中国历史上在很长时间里,东南沿海对于**基本上不具威胁,因此,东南沿海的海洋贸易与朝贡贸易,长期都是赚钱的生意,并且成为**的主要财源之一。南宋偏居一隅,能够与北方长期对抗,海洋贸易的收入是其主要的支撑。元朝时期,福建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海洋贸易的收入,是元朝的重要财源。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它不仅仅只是人们常说的炫耀武力,彰显国威,永乐皇帝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傻。他的真实目的是想把海洋贸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掌握在朝廷手中。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明朝以前的朝代在海洋贸易上的方式。明朝以前,以宋元为代表,朝贡贸易只是海洋贸易的一部分,整个海洋贸易大致属于**朝贡贸易为首,其它私人海洋贸易为辅的局面。例如,元朝的海洋贸易,有官府和私商之分。官府的海洋贸易,既有朝贡贸易,也有“交聘”。简单区分一下,朝贡贸易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交聘”是较为平等的遣使通好,比较类似现代的外交关系。这两种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而且,每一次“朝贡”或“交聘”都会大大带动商贸流通。这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也一样。如今,两个国家元首会见,除了*内容外,往往都会附带签署经贸合作协议,或者直接签订大宗经贸合同。因此,朝贡和交聘不能只简单看其直接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元朝*还会直接派人到海外从事贸易活动。元朝的海洋贸易除了官府外,还有私商。元朝曾经短暂地禁止过私商从事海洋贸易,但时间不长。私商包括权贵、官僚、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普通民间商人。
了解了明朝以前的海洋贸易,就可以知道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他是想以朝贡贸易取代其他一切形式的海洋贸易,耀武扬威只是想垄断所有海洋贸易的手段。当时的东南海洋没有任何*威胁,海洋贸易的巨大利益,使得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想独占好处。永乐皇帝公开违背祖制,大规模开拓海洋,又不解除禁海令,某种程度上就是想实现对海洋贸易的垄断。如今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由*垄断的贸易行为不能成为贸易活动的常态,但是,永乐皇帝之后100多年,欧洲出现的航海与贸易活动,大多都是君主垄断的贸易。以西班牙为例,哥伦布航海时,西班牙国王就是大股东。因此,郑和的随行人员巩珍在其《西洋番国志》一书中提到“经济大海”,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