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23:25
语文课本中有什么记忆深刻的插图?对于语文教材记忆深刻的是插图
《狼牙山五壮士》
这张语文课本中的插画,想必大家印象都比较深刻,较深的颜色,给人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幅画能够经久不衰的出现在语文课本中,非常的不容易。这幅画起初是受上级领导的命令,由画家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展示了壮烈的战斗场面,因画风不符合当时主旋律审美,经过反复修改争论才通过审查,这才得以让学生们在语文课本中欣赏到这幅具有时代意义的插画。
《杜甫像》
这幅插画大家在熟悉不过,是很多学生创作的“源泉”,你应该也见过不少被玩坏了的版本,而这幅插画起初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弟子蒋兆和所画,现收藏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相信蒋兆和自己绝对没有想到,明明是展现忧国忧民的杜甫形象,却被现代学生玩得如此欢脱,不知你是否用这幅插画涂鸦过。
《少年闰土》
在一片西瓜地里,一名脖子上戴着银色项圈的少年,手举钢叉抓碴,这个少年就是语文课本中的“顶级偶像”闰土。这幅图色彩搭配非常明亮,这幅图也跟杜甫像一样,常常被大家恶搞,不过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注意这篇文章的内容,等长到后再回忆起来,感触颇深。
语文课本中还有许许多多经典插图,像《爱迪生》、《将相和》、《司马光砸缸》、《周总理的睡衣》等等,每一幅都让人记忆犹新。其实插图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得以出现在语文课本中,而且每幅插画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感兴趣的学生不妨仔细了解下,此外,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那些年的语文课本插图,哪张勾起了你的回忆?作为一名80后,我对当年语文课本的插图有几幅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说《挑山工》的插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插图,还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插图等等。下面仔细来谈一谈我当年在看到这些插图时的直观感受。
一、《挑山工》的插图
犹记得那会儿小学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内心感受到了与挑山工同样的苦。看到一名挑山工挑着沉重的胆子,一步一步往山上走的画面,实在是太难、太苦了。尤其是看着那蜿蜒而上的小径,高耸入云的山峰,一眼根本就望不到头,这让我觉得挑山工需要付出多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一次任务啊。再联想自己每天放学都需要去挑水淋菜的行径,就更能对这样的挑山工感同身受了。
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插图
《让我们荡起双桨》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它不仅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让人在看到插图后不自觉地就回荡起那让人难忘的旋律,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我们理解了祖国的花朵们生活得如此美好,让人心神荡漾。课文的语言欢快,歌曲的旋律动人,还有那活灵活现的插画就更为吸引人的目光了。如果说童年印象中最深刻的插画要数哪一幅,它肯定要占有一席之地。
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插图
这幅插图当时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看到宽阔的河面,有那么多衣衫褴褛的人在一起缓慢移动,只为了将一条船给拉到岸上。这些模糊的身影,还有那似有似无的号角声,让人觉得这样的画面太具有视觉冲击力了。当时看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些纤夫的日子真的是过得好苦啊,这样的劳动民众日子过得太艰难了,感觉比我们农村里的生活还不如。所以,因为这一次的同情和怜悯,我对这个插画的印象一直非常的深刻。
小学教材插图画风怪异,人教社对此是如何回应的?人教社对此只是回应说会核实,但是很多网友对此且并不买账。在这些网友中,有很多是小学生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厚望,也对素质教育充满信任,认为相关部门会把好关,为孩子的未来托底。但是小学教材插图画风怪异一出,让很多家长对人教社的信赖崩塌。甚至,有网友把北师大的精美教材拿出来对比。北师大小学教材中的人物是跟着年级的层次,跟着成长,并且其中设计的形象精美、可人,富有青春的气息。
人教社出版的教材经过几代人的使用,之前一直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今却翻车了,或许事实真的像郑渊洁所说的一样,审核不过关,存在走后门的嫌疑。不管怎么说,人教社也算是老牌的出版社集团,但是却在配图方面出现了那么大的问题,受到公众的讨伐,这说明人教社在质量把关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如果没有公众的监督,那么这批配图有问题的教材可能还会相安无事地“传承”下去。
并且,这版教材已经使用了有一段时间,被分发到很多学生的手上,不知道他们幼小的心灵有没有受到冲击,也不知道他们的三观有没有受到影响。如果有的话,这些无形的损失很难挽回,毕竟少儿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假设这些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的三观受到影响,那么对于社会的损害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幼年时形成的三观与审美足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针对于此,人教社这批配图画风怪异的教材应该进行整改,为祖国的未来负责,为家长负责,让家长和社会放心。只有大家合力监督,把守底线,才能够为我们孩子的未来托底,让他们受到真正好的教育,受到良好三观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