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0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8:56
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质构造上属于古生代海西宁运动隆起褶皱断裂带之侧翼,山体主要形成于洪积世末期,岩石以花岗岩为主,次为玄武岩。保护区基本形成东南部高,西北部低,起伏不平的丘陵低山地貌,全区海拔最高为465m,最低为420m,起伏量45m,坡度在5°~10°之间。河水流蚀和冲积作用下,多见有平坦宽谷和沟塘,加之夏季雨水过大、气温较低、蒸发量小,使得山脚低平地及沿河岸边地表层潮湿,从而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湿地。
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湿润森林气候的特点。受海洋环流和西伯利亚冷气的影响,四季明显,冬季漫长而寒冷,多西北风;春来迟,解冻晚,风大,降水少;夏季短促炎热,多东南风和大雨,降水量大而集中;秋季日照渐短,气温下降迅速,多大风和阴雨天气,降水逐步减少。年均温-0.2℃,极端最低温-46℃,极端最高温36℃。在一年内,气温呈低正弦曲线变化,各月平均气温在7月份以前逐月上升,8月份后逐月下降。早霜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霜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无霜期100~120天,全年≥10℃积温为2000~2500℃。全年日照时数2300~2700小时。
土壤发育方向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区内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黑土等。土壤温度全年土壤结冻期较长,为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上旬,土壤冻层深达2.5m,低洼处沼泽区因受水分影响,冻土层变薄,但冰冻迟,解冻晚。降水量为500—700mm,平均607.5mm,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达195—457mm之间;冬季降水较少,积雪期160天左右,积雪厚达30~50c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西风和西北风;夏季多盛行偏南风和东南风。水文上,保护区河流纵横、湖泡棋布,主要河流为沾河,属黑龙江水系,由南沾河、北沾河汇合而成。沾河有大小支流近50条,其中都鲁河为其最大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东部的伊春林区。
该区地下水含量丰富,水质清澈,以第三纪孔隙、裂隙水为主,含水体为砂岩和砾岩。此外还有第四纪冲击孔隙水,含水体为砾岩和卵石,深度为5~15m,含水层厚2~5m,渗透性较好,分布于高、低漫滩和谷地。由于构造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含水十分丰富,可不断地补给河谷潜水,在旱季表现尤为明显。
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麓的大沾河上游,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省部级保护区,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原始、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森林湿地保护区。流经保护区内75公里长的大沾河是世界上少数几条未被污染的河流。保护区内稀有植物珍贵,动物种类繁多,共有高等植物57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野生动物254种,其中包括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大沾河湿地还是白头鹤在我国唯一的栖息繁殖地。保护区于2009年9月经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