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今不提倡“棍棒教育”?易怒的父母,养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21: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1:50
俗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的言行举止就能映射出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的。不仅如此,孩子虽小,却能受父母情绪的感染,你高兴,孩子跟着开心,你气愤,孩子跟着发火。孩子不仅会家家长的动作,也会学家长面对各种事情时的处事态度。如果父母凡事都爱着急上火,孩子也会跟着形成紧张、压抑的心理,无法静不下心解决问题,只会冲着别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中国*大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家长易怒暴躁,轻则影响孩子的习惯、性格,重则可能会毁掉其一生。”
有人质疑了,那中国多少年来的“棍棒教育”,难道现在要全盘否定?过去不论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教书先生时刻拿着一把戒尺警示学生,不都是为了对孩子严加管教,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做错了事必定要挨板子受处罚。如果家长老师不让孩子吃苦头,长大到 社会 上还会吃更多苦头,到时候的“罚”可就远远不止是家长那么几巴掌那么简单了。
不论什么时代,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从出发点来说是为了孩子好,只是当孩子面对家长认为的“错误”时,孩子可能还没有那么快意识到这就是错了。这时,家长太过着急的心态会让自己做出“过度”的举动,从而伤害到孩子。
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不同,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放在封建 社会 ,或是我们的父辈那个年代,本身大家都过得很苦,生活上的苦必定会让孩子的心理变得坚强和勇敢,那时候做错了事,家长打一顿是常事,别家孩子也如此,当一件事是常态事,孩子的心理上不会觉得是针对自己一个人的打击,即使被父母打了顿,改正错误了自然不会再被打,孩子心理上是能够接受这种棍棒教育的模式的,因为那时候他们生存的 社会 大环境就是如此,法治不够完善, 社会 也不太平。
“*杆子底下出政权”,在那个年代,靠打江山换来的 社会 安定,也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这样的现实。而把当年凡事靠“打”的心态放到现在,没有哪个孩子再能承受得住。不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脆弱,而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他们本身就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苦难,不懂也接受不了自身的苦和难,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过去的年代,人人自危,不敢随便表露自己的情绪。而越来越民主开放的时代,我们有不满,可以说出来,有情绪,允许释放出来。凡事有利有弊,每个人有了更多的自由,着也会让人变得更浮躁、暴躁,不懂如何让自己的情绪收放自如。
而如今,在大多数学者都提倡禁止“棍棒教育”的大环境中,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现在的教育导向的,日常生活中也明白,不能随便打人骂人,这是人人都*治的 社会 ,即使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愤怒随意发泄在孩子身上。 社会 必定会往更民主,更法治的方向发展,所以教育理念也是不论与时俱进的。
相对而言,如今孩子成长的环境更安定更单纯。没有战争,没有饥荒,全家人都把所有的关爱放在一、两个孩子身上,孩子从出生起就被高度重视,也会让他们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一旦父母批评了自己,或者指出自己错误,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被否定。更别说打孩子,只会让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不打孩子,不代表就是溺爱孩子。在“打”与“不打”之间,一定有一个最合适的中立方式。可以将“打”变为让孩子“失去”某一件心爱的东西,作为惩罚来警醒孩子。当父母易怒的情绪暴露在孩子面前时,可以暂时有个“缓兵之策”,不要在气头上惩罚孩子,以灭自己的火。很多时候,灭了自己的火,也就灭了孩子的希望。
家长不是气孩子没做好,而是气自己怎么有个“这样”的孩子,误了自己的事,坏了自己的心情。你对孩子这样发火,他还是意识不到自己哪里错了,只知道自己有这样暴脾气的父母,以后什么都不敢再多问多做,变得越来越自卑和孤僻。
易怒的父母养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即使这个孩子在打压中也侥幸取得成功,但对于孩子自身来说,他依旧是一个人格不健全的“孩子”,长多大都还只是个考虑问题片面,没有自信,活着父母命令下的懦弱的“孩子”。这样的悲哀,可能一生都无法弥补。
希望作为父母的你不要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收敛自己的坏脾气,也许就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