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13: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6:56
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以及负性心尖搏动的出现,均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性因素的影响。心脏与胸壁的位置关系、心肌的收缩力、心脏内外的病变等,都会导致心尖搏动的改变。
从生理性因素来看,心尖搏动的位置会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2.0~3.0cm;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1.0~2.5cm。肥胖体型、小儿及妊娠时,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能出现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瘦长体型,横膈下移,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6肋间。
病理情况下,心脏本身因素,如心脏增大,或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纵隔、横膈位置改变,均可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心尖搏动强度的改变同样受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胸壁肥厚、乳房悬垂、肋间隙狭窄时心尖搏动较弱,范围缩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增宽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较大。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也增强。
心尖搏动减弱,可能由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因素,如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脏与前胸壁距离增加等,也会引起心尖搏动减弱。病理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尖搏动也会增强,如高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代偿期。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的现象,常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导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能引起负性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的改变,不仅反映了心脏的生理状态,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 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 . 5 ~1 .0cm 处,距正中线约7 . 0~9.0cm ,搏动范围直径约2 . 0 ~2 .5cm 。体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