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乐山历史中的攸乐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2: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8:59
攸乐山是基诺族的传统聚居地,已有千年的茶树种植历史。明朝初期,这里已有茶园四千亩以上,至今在龙帕村、巴来村仍保留有两千多亩的古茶树,树围大多超过一百厘米。明朝末年已有汉商进入攸乐山贩茶。攸乐茶山与澜沧江相邻,澜沧江对岸是车里宣慰司,沿江而下便是东南亚各国。清朝*为了巩固边疆、掌控车里地区及茶叶贸易,曾计划将攸乐山的茨通建成为滇南重镇,并筑起攸乐城,设立攸乐同知一员,驻兵五百,设盐课司,规定车里宣慰司需岁纳银粮于攸乐同知。攸乐同知管辖地域广泛,据《云南通志》记载,已接近于今天一个地州级别的面积。然而,攸乐同知的设立受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连年发生起义,加之瘴疠流行,使官兵、大员们无法驻扎,清朝*不得不将攸乐同知移至思茅。攸乐同知的撤销使清朝对西双版纳改土归流的部分计划受到影响,也使六大茶山在清代未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县级行政建制。攸乐同知撤销后,攸乐山的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
清代攸乐山有万亩以上的茶园,攸乐人做竹筒茶和茶膏,茶膏颜色乌润,内服外用皆有治疗功效。清代攸乐山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清朝二百多年间,攸乐山没有茶庄,攸乐人不做七子饼茶。英国人克拉克在1886年所著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提到,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有中国茶叶代办处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
攸乐山的社会发展缓慢。*时期,攸乐山寨仍以刀耕火种为主,山地里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农耕技术不发达,狩猎和卖茶仍是主要经济来源,总体生活水平较低。抗日战争爆发后,六大茶山茶业衰退,以茶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攸乐人生活更加贫困。1941年,因兵役和苛税,贫困的攸乐人难以承受,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此时,茶商杨安元在攸乐山收茶时因不尊重攸乐人的习俗,引起攸乐人的愤怒,双方发生冲突,事态扩大。1941年12月,攸乐人联络瑶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举行抗暴起义,战事一直打到小黑江对面的曼林、牛滚塘、秧林、江西湾、倚邦等地。*动用军队也无法控制局面,后来还是云南省府*龙云出面安抚,才将攸乐人起义之事平息下来。两年的战乱,使攸乐山经济、社会受到严重挫伤,人口减少、茶园大量撂荒,后又因连年烧山开地种粮,茶园损毁很多。但到20世纪70年代,保存下来的成片古茶园仍有三千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