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11: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0:26
多弥,古代文献中曾记述为隋唐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部族或小国,其名称在《新唐书》中有详细记载,为西羌族,曾归附吐蕃,被称为难磨,位于今青海金沙江上游的犁牛河流域,富含黄金。贞观六年,多弥派遣使者向唐朝朝贡,接受了唐朝的赠礼。据《隋书》记载,隋代时,多弥位于附国东北,与党项、苏毗等羌族有相似的风俗,有时服从吐谷浑,有时依附附国,其名称在《隋书》中被译为“当迷”,推测与多弥异译相符。
唐代文献如杜佑的《通典》和释道宣的《释迦方志》中,多弥被提及为吐蕃周边的国家,位于鄯城五百里外,与乌海、吐谷浑、弥多弥等国相邻,其中“弥多弥”即多弥,表明其地理位置在白兰之西。《新唐书》中提到的开元十七年,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关系紧张,多弥与白兰羌交涉,成为吐蕃与唐朝争夺的对象。
藏文文献中的“难磨”与多弥相符,且“南”国在藏文文献中被提及,与托玛斯的研究成果相呼应。托玛斯通过敦煌古藏文卷子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古代语言,即“南”语,他认为操这种语言的可能是古代羌人的后裔,其名称可能源于南凉国。然而,我国学者闻宥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南”与南凉无关,而是西羌的一支,与汉文史籍中卑湳、离湳等羌族有渊源。
汉文史籍称“南”部族为“多弥”,可能源于吐蕃文献中的“南木东兆木”,意译为“白董族”。这个名称可能源于董族和南族的称呼,董族与木雅有联系,而南族常与董族一同提及。因此,多弥可能最初被称为“董弥”,后来在唐朝时期被译为“多弥”,或有其他异译。
在唐朝文献中,如《册府元龟》记载,女国、南国(即多弥)、白狗羌等小国在唐朝与吐蕃对峙时期向唐朝朝贡,表明它们位于唐蕃边境,且多弥作为南国,与西羌的白兰羌相邻,都是古代小国的代表。
多弥国,中国古代隋唐时期西北地区的部族或小国。居地“滨犁牛河”,即在今青海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一带,亦西羌族,役属吐蕃,后为吐蕃所兼并,并融入吐蕃,为今日藏族组成部分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0:26
多弥,古代文献中曾记述为隋唐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部族或小国,其名称在《新唐书》中有详细记载,为西羌族,曾归附吐蕃,被称为难磨,位于今青海金沙江上游的犁牛河流域,富含黄金。贞观六年,多弥派遣使者向唐朝朝贡,接受了唐朝的赠礼。据《隋书》记载,隋代时,多弥位于附国东北,与党项、苏毗等羌族有相似的风俗,有时服从吐谷浑,有时依附附国,其名称在《隋书》中被译为“当迷”,推测与多弥异译相符。
唐代文献如杜佑的《通典》和释道宣的《释迦方志》中,多弥被提及为吐蕃周边的国家,位于鄯城五百里外,与乌海、吐谷浑、弥多弥等国相邻,其中“弥多弥”即多弥,表明其地理位置在白兰之西。《新唐书》中提到的开元十七年,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关系紧张,多弥与白兰羌交涉,成为吐蕃与唐朝争夺的对象。
藏文文献中的“难磨”与多弥相符,且“南”国在藏文文献中被提及,与托玛斯的研究成果相呼应。托玛斯通过敦煌古藏文卷子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古代语言,即“南”语,他认为操这种语言的可能是古代羌人的后裔,其名称可能源于南凉国。然而,我国学者闻宥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南”与南凉无关,而是西羌的一支,与汉文史籍中卑湳、离湳等羌族有渊源。
汉文史籍称“南”部族为“多弥”,可能源于吐蕃文献中的“南木东兆木”,意译为“白董族”。这个名称可能源于董族和南族的称呼,董族与木雅有联系,而南族常与董族一同提及。因此,多弥可能最初被称为“董弥”,后来在唐朝时期被译为“多弥”,或有其他异译。
在唐朝文献中,如《册府元龟》记载,女国、南国(即多弥)、白狗羌等小国在唐朝与吐蕃对峙时期向唐朝朝贡,表明它们位于唐蕃边境,且多弥作为南国,与西羌的白兰羌相邻,都是古代小国的代表。
多弥国,中国古代隋唐时期西北地区的部族或小国。居地“滨犁牛河”,即在今青海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一带,亦西羌族,役属吐蕃,后为吐蕃所兼并,并融入吐蕃,为今日藏族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