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弹子球》的孪生性——村上春树小说艺术论之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13: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23:19
村上春树在1979年以《且听风吟》初露头角,随后在1980年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尽管这部作品同样获得芥川奖提名,但并未获奖,被定位为“过渡性”作品,受到的关注和批评相对较少。《1973年的弹子球》在创作上与前作《且听风吟》保持了某种程度的孪生性,尤其是在人物和主题上的延续,但又有所创新,如融入了故事性和受到雷蒙德·钱德勒影响的写作风格。
《且听风吟》的成功为村上带来了职业作家的道路,但在转型过程中,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通过翻译美国现代文学和专注于《1973年的弹子球》的创作,逐步完善自己的艺术表现。这部作品中,村上用隐喻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在迷茫与探索中的生活,特别是通过弹子球机这一载体,展现了一代人的生活变迁和精神危机。
小说中的人物,如“我”、“鼠”和双胞胎女孩,他们在《1973年的弹子球》中经历了性格和命运的转变,与《且听风吟》形成对比,体现了作品的孪生性和延续性。然而,尽管《1973年的弹子球》的艺术手法有所进步,但其叙事功能和语言风格相比于《且听风吟》有所强化,故事性增强,弥补了前作在艺术完整性上的缺失。
总的来说,《1973年的弹子球》作为村上春树艺术探索的一个阶段,虽然没有立即带来巨大反响,但它在语言叙事上的提升和人物故事的深入刻画,为他后续作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部作品在村上创作生涯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揭示了他在寻找艺术表达上的不断探索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