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20: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2:06
自来水通常采用氯气进行消毒,氯气溶于水后形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即有效余氯,它具有卓越的氧化能力,有助于在配水管中抑制细菌滋生,确保水质安全。然而,氯的消毒作用并非无害,它对包括人体在内的生物体细胞也有显著影响。
1974年,荷兰Rook和美国Belier的研究揭示了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等副产物,这些物质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确认在水源中有2221种有机污染物,自来水中则有65种,其中20种是致癌物质,56种是致突变物质,这凸显了余氯潜在的危害性。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安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会添加消毒剂,如氯,以消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尽管氯经济实惠,但在确保水质安全的同时,需要合理控制余氯含量。余氯分为化合性余氯和游离性余氯,总余氯为两者之和。
如果出厂水氯含量不足,可能导致供水管网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因此,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氯与水接触30分钟后,出厂水应不低于0.3mg/L,而管网末梢水则要求不低于0.05mg/L,以确保居民饮用的水达到安全卫生标准。
在线余氯分析高智能化在线连续监测仪,由传感器和二次表两部分组成。可同时测量余氯、pH值、温度。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自来水厂、医院等行业中各种水质的余氯和pH值连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