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06: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6:43
电介质的极化机制可以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进行理解,它涉及电子、离子和分子的极化过程。首先,电子极化是原子核与电子云在电场作用下的相对位移,形成电偶极矩pe,其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由电子极化率αe决定。
其次,离子极化,也称为原子极化,主要发生在正负离子组成的物质中,异极性离子会沿电场方向移动形成pa,同样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由离子极化率αa控制。这两种极化与温度无关。
对于偶极子转向极化,源自分子的固有极矩p,无外电场时分子取向随机。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极矩会趋向于与电场平行,形成有序化。温度和电场强度的平衡决定了这种极化,用取向极化率αd描述,其与温度的关系密切。
最后,夹层极化源于电介质内部的不均匀性或杂质,导致自由电荷不能中和,形成空间电荷层,这种现象增强了电介质的介电性能,是电介质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电介质的极化是由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以及夹层极化这四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决定了电介质在电场下的响应和性质。
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显示电性的现象。理想的绝缘介质内部没有自由电荷,实际的电介质内部总是存在少量自由电荷,它们是造成电介质漏电的原因。 一般情形下,未经电场作用的电介质内部的正负束缚电荷平均说来处处抵消,宏观上并不显示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束缚电荷的局部移动导致宏观上显示出电性,在电介质的表面和内部不均匀的地方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出现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这些极化电荷改变原来的电场。充满电介质的电容器比真空电容器的电容大就是由于电介质的极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