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05: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6:48
自1946年首次对登革病毒进行疫苗研究以来,尽管已经有多款候选疫苗进入研发阶段,但直到2006年,仍未能获得安全有效的商业化疫苗。登革病毒有四个血清型,其中DHF/DSS的发病机制与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相关。初次感染产生的型特异性抗体对其他血清型的病毒没有交叉保护,反而可能导致二次感染时病毒更易引发严重疾病。因此,理想的疫苗策略是开发四价疫苗,由四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有效免疫原组成,以诱导人体产生针对所有血清型的抗体,同时抑制任何一种病毒的感染。
由于登革病毒在蚊传代细胞和动物细胞上的复制效率低且特性不稳定,直接用于疫苗制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鼠脑源性病毒虽然产量较高,但由于异源性和毒力问题,将其开发为适合人类的疫苗具有挑战性。然而,这一情况在2012年有所突破,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研发的“CYD-TDV”活性减毒疫苗在二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成果,该疫苗对三种登革热病毒株均表现出预防效果。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柳叶刀》杂志的报道,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以在全球不同流行病学环境下及更广泛的人群中验证其效力,特别是在10个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3.1万名儿童和青少年中进行。
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能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感染登革热病毒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