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11: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3:09
南长城,一项规模宏大的防御工程,据记载,境内有超过1300座用于屯兵和防御的设施,包括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和关门,凤凰县区域内的数量就达到了800多座。这些设施曾驻守着约4000至5000名士兵,高峰期可达7000人。城墙的构造颇为坚固,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宽1米,地名中往往以炮台、哨、卡、堡、碉、关、营等词汇来标识。
相较于北方长城,南长城的规模较小,石块尺寸也仅为北方长城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苗族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因此长城的建造无需过于坚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块被当地民众用于建造房屋,导致如今的南长城多处残缺。以廖家桥镇为例,曾有完整的边墙及东、西、南三个城门,但在修建房屋、水库和渠道的过程中,这些遗迹大多已不复存在。
罗哲文教授认为,尽管南长城在规模和具体细节上与北方明长城有所不同,但其防御体系、军事机构设置以及官兵制度均相似,因此南长城是中国长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与北京的昌镇(保护明十三陵的边墙)相比,湖南镇竿(即今天的凤凰县)边墙的长度相近,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南长城是中国南方长城的简称,因其为中国南方的唯一的长城而得名。它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所以又称苗疆长城。苗疆长城大体位于凤凰县境内,全长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一说旦武营),南到贵州铜仁的亭子关,多修建在陡峭的山脊上。苗疆长城的防御目的不是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而是为了隔离生苗(未服从朝廷的苗族)和熟苗(服从朝廷的苗族)以防止生苗造事。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朝廷拨款四万两白银修建而成。明朝末年,苗族把边墙夷为平地。清朝政府则在边墙旧址上重新建设了新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