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都是怎么区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1:4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0:02
浅谈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异同
说到军舰,我们会马上想到威武的战列舰,庞大的航空母舰和神秘莫测的潜水舰。也许我们对他们更加关注,但实际上,这些舰艇在世界海军舰艇中还是少数。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在海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如何区分他们,几乎可以说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你现在还不能区分他们,没关系,关于区分军舰的普及性文章100年前就已经有了。因为在非专业人士的眼睛里面他们都差不多。就好像我们初次区分一个法国人和一个德国人一样困难。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才能加以正确区分。希望下面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一、简单区分:
有一个笑话,在我们中间流传:“对于世界海军来说,巡洋舰是正室,天天供奉着不动;驱逐舰是***,经常性的使用;护卫舰是保姆,家里的活儿都是她的。”当然,这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但是还是比较形象的说出了这三种军舰的大致用途。事实上,从使用情况上来看,巡洋舰作为主力舰种,只可用于大规模的海上作战,一般意义上的冲突,是不会动用这样昂贵的武器的;驱逐舰作为一支舰队的主要力量,更多的是承担多种任务,大规模的海上决战、小范围的海上冲突都需要她冲锋陷阵;护卫舰则完全不同,国家日常海军事务几乎全部是她承担,但是在备受关注的海战当中却无法找到她的踪影。从外观上来看,他们都有水面舰种,修长的舰身;舰体中部都有高大的舰桥,上面同样是雷达天线林立,当然也少不了烟囱。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世界各国的认识不同、使用不同,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造成我们无法从排水量上准确区分。纵观海军历史,这也是正常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巡洋舰、驱逐舰是很容易区分的。主炮口径、装甲设置、舰体结构等指标就是区分的主要工具。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分标准没有改变。从严格意义来说,这个时代以前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区别的舰种。军事领域的导弹时代到来以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开始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来描述今天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只能大约进行区分。排水量约8000吨以上,对空、对舰、和反潜武器搭载比较齐全、数量较大的一般可以称为巡洋舰;反之,排水量不超过8000吨,对空、对舰、反潜武器搭载有比较明显倾向性的,可以称为驱逐舰。但是就这个含糊的标准也经常难以确定二十世纪80、90年以来服役的军舰。
三种军舰基本数据表
舰种 巡洋舰 驱逐舰 护卫舰
满载排水量(万吨) 0.5~3.0 0.35~0.85 0.3以下
舰长(米) 140~200 120~140 120以下
吃水(米) 10 4~8 3~7
航速(节) 30~35 30~35 30以下
续航力(海里) 5000~10000 4000~8000 3000~5000
抗风浪性(级) 9~12 8~10 8~10
1、巡洋舰:巡洋舰的起源是风帆时代的“快帆船”。作为战列舰的伴随者,它承担着为整个舰队巡逻、侦察、警戒、护卫,以及追击的任务。当时还没有巡洋舰这个正式的舰种名称,战舰类型比较简单,按照火炮的多少还区分。皇家海军六等级划分法规定,快速帆船应该装备38~50门火炮,排水量一千吨左右。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200年的时间里,快帆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巡洋舰作为正式的舰种名称出现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以克里米亚战争为标志。这场战争中,爆破弹彻底葬送了木制帆船,世界海军开始着眼于战舰装甲化。接下来的一系列演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名称:快速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装甲巡洋舰等等。进入20世纪,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世界海军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战舰,巡洋舰分成注重装甲防护的装甲巡洋舰和注重侦察警戒的轻巡洋舰。一次大战以后,防空、反潜问题成为战舰生存的一大障碍,加上一系列世界海军协定,造就了巡洋舰成为一种发展比较全面的战舰,同时规格也日趋统一,至少名称上达成了一致:重巡洋舰、轻巡洋舰、辅助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战列舰的衰落,航母异军突起。但是,作为海上指挥和攻守兼备的主力舰种,巡洋舰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冷战的到来,造成巡洋舰发展出几个分支。美国由于拥有众多的航母战斗群,巡洋舰就必须为脆弱的航母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因此,美国巡洋舰注重防空和反潜,尤其是反潜。20世纪50年代的导弹系统非常笨重,也只有巡洋舰可以装的下。美国巡洋舰的意义就是航母的保护伞,一切战舰的发展都“紧密团结在以航母为中心的作战群周围”,从而形成美国巡洋舰的发展模式。前苏联的巡洋舰则走了另外一条道路。由于航母的建造、使用必然是渐进的,漫长的,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断积累和实践,所以,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抗西方,前苏联海军采取了“针对策略”。为了专门对付美国航母作战群,苏联巡洋舰呈现专业化、武器集中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导弹如林,天线如羽,火炮如刺的特征形象,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随着这种发展的极端化,甚至出现了名为巡洋舰,实为战列舰的核动力导弹巨舰“基洛夫”号(现在是“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携带各种导弹250枚之多,称其为“武库舰”也不为过。矛盾的发展是试相辅相成的。作为回应,美国推出了号称世界最先进的巡洋舰,就是首次安装了“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需要指出的是,“宙斯盾”系统不仅仅是我们知道的相控阵雷达系统,他实际是由相控阵侦测系统、指挥系统、武器控制系统、战备检查系统、导弹控制系统、反潜系统、电子干扰系统等几大系统组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巡洋舰,原因在于,美国认真考虑了新的作战环境,面对如此众多导弹形成的饱和攻击,任何单舰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防御,这方面美国有切身体会——神风。因此,需要统筹安排,需要全面指挥。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这个设想成为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也认识到了航母的致命缺陷,在出现“宙斯盾”的同时,“战斧”也被搬上了巡洋舰,这种远程打击能力的提高,标志着现在的航母作为一种军舰开始走向灭亡。
中等发达及其以下国家,是没有能力挑战超级大国的海权霸主地位的(至少表面上不能这样做),作为水面标志性舰种的建造是非常令人敏感的。所以,这些国家采取“曲线救国”的办法,转而制造驱逐舰和轻型航母来代替巡洋舰遂行任务。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巡洋舰成了海上大国的标志产品,换句话说,谁拥有了新巡洋舰就是向海权大国的挑战信号。
2、驱逐舰:在现代世界海军,驱逐舰才是舰队的中坚力量。这种“海战多面手”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又要管水面作战;又要管水下偷袭,还要照顾天上的苍蝇和身边的陆战队兄弟,更要参加“别人”不怎么爱干的各种诸如,扫雷呀、护渔呀等等。真是忙晕了,现在好了,大家正在考虑驱逐舰下岗的问题,准备让他直接告老还乡。说起来,驱逐舰的诞生还是很单纯的。19世纪末期,鱼雷艇的出现,简直是要了世界海军首脑们的命。这种小巧灵活携带致命武器的快艇,令大型战舰防不胜防,束手无策,只能被动挨打。于是乎,一种专用驱逐鱼雷艇的快速舰艇出现了,这就是“鱼雷艇驱逐舰”,现代驱逐舰的老祖宗。英国不愧是老牌的海上帝国,现代的多种“新舰种”都是诞生在那里,这才是海权国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过,当时的驱逐舰基本属于小驴儿,吨位太小,也就几百吨而已。到了一次大战前夕,驱逐舰有了新的任务,就是用鱼雷攻击对方主力舰队,从此,驱逐舰的新名字有了,叫“雷击舰”。同时,驱逐舰的排水量也开始逐步增加,但是受到动力系统的*,一般保持在1000~2000吨之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驱逐舰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驱逐舰,排水量普遍超过2000吨。因为武器被大量的搬到了上面,鱼雷发射装置从单管发展到了三管,甚至到了五管,主炮口径也成倍扩大,从75毫米直接扩大到130毫米,数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5~6门,还是“双黄滴”。航速也增加到了30~35节。事实上,这一时期的驱逐舰叫做“猎犬”是比较恰当的。在整个二次大战中,面对强壮如老虎狮子的重型战舰,多数情况下,驱逐舰的作用变得至关重要,而且是壮观惨烈的。他们不畏强敌,勇猛冲锋,虽然明知自己会九死一生,但仍然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在海军官兵当中,有过驱逐舰服役历史的人常常将此引为骄傲。没有大战舰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对着更加险恶的海上风浪,这才能真正锻炼出一个合格的军人!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军事爱好者们,往往更加偏爱那些块头大的家伙,而对于在驱逐舰上默默无闻的英雄们,反而很少关心。其实,仔细阅读战史,你就会发现,没有驱逐舰,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
大战之后,驱逐舰的建造速度相对缓慢,但是技术和质量的水平却要高出很多。电子设备越来越精良,武器系统越来越全面,船体结构越来越强化,排水量也越来越大。然而采用了新型的动力设备和新材料、新制造技术,驱逐舰的航速并没有降低,也没有病态的提高,而是稳定在33~36节之间,这是为了增强适航性的结果,也是考虑到远洋能力的提高。70年代以来的驱逐舰,续航力普遍达到5000~8000海里。与巡洋舰不同的是,驱逐舰本来就定位在多用途战舰上,因此,世界各国海军在制造驱逐舰时,考虑的都比较全面(毕竟不是打仗,所以比较从容)。美国的“伯克”、前苏联的“现代”都是比较突出的典范。“伯克”甚至安装了“宙斯盾”,当然她的排水量也大得惊人,有8500吨,以及达到了巡洋舰的标准,所以,也有人称“伯克”为DLG——驱逐舰领舰,不无道理。总的来说,现代驱逐舰是承上启下的舰种,介乎于大小战舰之间,倍受各国关注。可以这样说,对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判断,看一看该国制造的驱逐舰就可以知道;对一个国家海军战略运用的判断,看一看该国制造的驱逐舰就可以知道。
3、护卫舰:这种战舰是古老而年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现代意义上的护卫舰,最早出现在日俄战争时期(1904年),这些500吨级的小军舰,无法参加主力会战,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作战环境需要,用于近海防御还是比较胜任的。因此,在这场战争以后,世界各国的海军可是认真考虑制造一种用于保护港口和近海的专用舰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的刺激,迫使英国制造了一大批专门护卫船队的战舰,当然在战争时期,制造出来的武器越快越好,只要能够满足一定的需要就赶紧拿出来用。虽然,在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名称来界定这种军舰,但是,这种排水量小(1000吨左右),武器装备简单,主要任务是反潜的小型战舰,还是满足了需要,所以在战后,这种战舰不但,没有停止发展,反而得到提高;同时,由于一系列海军协定的*,各国海军也开始在重型战舰以外的舰种上打主意。二战海战几乎就是一战的翻版,美国的反潜办法是制造大量的护航航母(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英国人就找出了护卫舰。美、英双方在大西洋航线上投入了大量海军兵力,按照大约1:5的比例(一艘护航航母外加5艘护卫舰),对往来运送船队进行护航,有效抑制了德国的潜艇狼群。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护卫舰终于正式确定下它的地位。到了二战以后,护卫舰已经作为驱逐舰的正式助手,大量加入了世界各国的海军。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包括反潜、防空、扫雷、警戒、侦察、支援两栖作战等等。护卫舰的排水量也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的“佩里”级护卫舰更是达到了4100吨,成为最大的护卫舰(晕,这简直就是驱逐舰,美国人也是很赖皮的,也就难怪它的小弟日本儿要学他呢,呵呵)。
然而,英国人不能认同别人比自己高明,这和某些国内人物的心态是一样的。于是,英国人开始追根求源,找到护卫舰是英国人的发明(唉!这种老传统还真是……)。英国人认为,护卫舰的起源是一种装大炮的带帆和桨的战船,查看一下韦氏大辞典,找到Frigate这个词,就是这样的解释。其实,16世纪英国的商用船只都可以叫做Frigate,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在海军方面来说,是军民不分的,商船随时可能变成军舰,别忘了,那是大航海时代,一张私掠许可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玩儿这个游戏的人就知道,嘿嘿)。英国人信誓旦旦的说,世界上第一艘护卫舰是1757年下水的“南安普敦”号,其实当时根本没有这个名称,更多的叫法是“巡航舰”,毕竟,当时连巡洋舰也没有明确界定出来,哪里来的护卫舰呢?在风帆时代,巡航舰、巡防舰、快帆船基本说的都是一个类型的船只,那就是拥有双层甲板,三根桅杆,安装20~40门火炮,排水量1000吨左右的船只,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速度快,可以遂行战区侦察、远洋搜索、护卫商业船只等任务。这和现代意义上的护卫舰在任务上是接近的,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
20世纪末期,护卫舰已经是一种主力舰种了,一些中等发达国家非常关注护卫舰的发展。希望发展出一种小巧灵活、装备全面的舰种,护卫舰当然是他们的首选。从世界范围来说,德国的护卫舰,制造精量,性能均衡,是世界公认的品质最好的护卫舰(就是价格贵了点,一般国家购买得咬牙)。美国的护卫舰被认为是比较出色的舰队护卫舰(注意关键词是舰队),而前苏联护卫舰一般来说属于海上“突击炮”,注重火力,航程短小。进入21世纪以来,护卫舰越来越全面化,排水量也迅速增加(不到4000吨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护卫舰还偏重于专业化和两极化(轻型、大型),但是这一舰种舰将很快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全面的、适合中等距离的综合战斗舰种,随着海军舰种大*的到来,护卫舰代替驱逐舰成为重要水面战斗力量也将不会遥远了。
三、未来展望:
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现在我们已知的海军舰种将会不可避免的慢慢融合,最终消失。在将来50年,巡洋舰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动摇,虽然绝对数量会急剧减少,但是相对质量会成倍提高。比如,隐身性、高能火炮等等。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巡洋舰的指挥中心作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没有可以代替的新舰种。不过,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巡洋舰的排水量会越来越小,并最终和护卫舰一起,挤占驱逐舰的位置,然后逐渐消失。不必感叹,这是必然的,而且,在诸位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嘿嘿嘿。按照目前驱逐舰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五十年里,驱逐舰将会和巡洋舰相互融合,排水量、使用目标等等,已经越来越接近;两者的差别越来越小,最终会结合出一种偏重于指挥的多功能中型水面舰种,来统一协调各种作战任务。驱逐舰的原有任务,将被另外一种战舰——护卫舰取代,而护卫舰这个名字也不会存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0:02
目前海军装备朝向通用化发展,这些传统的战斗舰艇已经很难区分,护卫舰排水量较小一般在800~4500吨左右,驱逐舰比较大,排水量在3000~到12000吨,巡洋舰在8000吨以上,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伊朗国产的新战舰排水量才一千多,但是也叫驱逐舰,美国的伯克级排水量超过一万吨,但还叫做驱逐舰。随着装备的通用程度提高,目前护卫舰的排水量向着驱逐舰发展,驱逐舰向着巡洋舰发展,而巡洋舰貌似要被淘汰了,目前已经没有国家研制巡洋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