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叛逆青少年进行批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21: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4:20
第一,教师的头脑要始终保持冷静,多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学生的心理还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不良行为反反复复,表现为幼稚与成熟共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随意***替。那种期望纪律教育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期望学生个个守纪,人人优秀,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我们教师应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好处理学生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
有的教师一见到学生违纪,就恨铁不成钢,冲动起来,大发脾气,严厉训斥,甚至处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其结果是学生在当时要么被驯服,要么顶撞起来,即使勉强把事情处理下去,学生也是口服心不服,不可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过不了几天,又旧病复发,这种恶性循环终将导致学生产生日益严重的抵触情绪。教师遇到这种事情,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压制住自己的激动,冷静、冷静、再冷静。教师要明白,我们的心理比学生成熟,知识比学生丰富,通过思考会想出许多恰当的方法来。
第二,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语言,不要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违纪学生虽然有时没有是非观,但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批评时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语言比较委婉,不能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同时,批评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多摆事实,讲道理,谈方法。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关心和爱护,他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进而改正缺点和错误。学生课堂违纪,这是教师最常见的事情了。不同的教师,可能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我通常是以探讨问题的方式,用比较含蓄的语言,点化学生:人民军队有了严格的纪律,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要想班风纯正,每个同学都应努力;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课堂上遵守纪律,就是尊重老师、尊重同学;班上有的同学成绩好,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上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然后我还给他鼓励:“你这么聪明,如果更懂事一点,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学习上更加努力,你不仅能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而且还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语重心长的劝戒,清晰明了的道理,学生自然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作了,这种循循善诱往往比一阵疾风暴雨式的责难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批评的时机,因势利导,点拨指引。
武术中有“四两拨千斤”的招式,其实质就是要善于把握时机和角度,巧妙用力。批评学生也是这样,选准时机,几句话就可为学生指点迷津,却毫无批评之虞。比如,当平时调皮的学生在运动会、艺术节等比赛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说:“你要是纪律上注意一点,那就再好不过了!”又如,批改考卷或作业时,可以把平时违纪的学生找来,一边批改一边点拨:“你看,这类题老师在那天的课上已经讲过,你当时违反纪律,没有听讲,这不,出问题了!”还如,后进学生遇到困难、不幸和疾病时,老师在带领同学帮助他之后,说:“今天老师和同学这么关心你,帮助你,你今后一定要争口气!”也许这一句话就可能成为他今后改正错误的强大动力。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善于批评教育却是一项教育艺术。在批评教育违纪学生时,教师仅有上述健康的心理还不够,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方法好才可能效果好。不当的批评,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恰当的批评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批评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方法之一:先扬后抑,白璧微瑕——转换法。
教师批评学生是针对其短处或错误,而每一个人不会只有短处、错误,而没有长处和优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被批评者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贬损自己的形象。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时,是从肯定和表扬学生开始的,先消除其心理障碍,然后再适时转换话题,对他提出恰当的批评,这时学生就会觉得教师的意见是善意的、全面的、可以接受的。如在教育一些后进学生时,教师就可以先夸奖他头脑灵活、团结同学、热心助人、有文体特长等,之后再指出他需要改正的地方。事实证明,先抑后扬的转换法对于学生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方法之二:旁敲侧击,巧作暗示——暗示法。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学生的一般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法提醒学生加以改正。有句话说得好:“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如学生课间追逐打闹,教师可做一个“暂停”的动作,学生在说粗话脏话,教师可做一个“闭嘴”的动作等;又如学生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搞东西、东张西望等,教师就可采用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停顿一下、目光注视、走过去轻轻敲一下桌子等方法让学生回过神来,这样既不打断自己讲课的思路,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专心听讲。暗示法的优点在于巧妙地批评制止学生,而一点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方法之三:以心换心,说理导行——引申法。
对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教育转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申法。它要求教师全面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根源,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认识,找到有效方法,督促学生改正。
我用引申法教育转化过许多学生,其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位学生和社会青年交往,经常旷课,即使到校也是三两天就违纪,让老师十分头痛。我先了解其家庭情况,他的父亲有残疾,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他;母亲经常唠唠叨叨,吵得他心烦意乱。于是,在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交往中,他感受到了家中没有的“温暖”、“平等”,也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逃学等。了解情况之后,我进行家访,同家长交流了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然后又一次次找他谈心,谈同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的危害,谈青少年时期时间的宝贵和学习的重要,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要理解老师的一颗爱心,同时还要求他每周汇报一两次思想和动态。通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较长时间的跟踪教育,该生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学习、纪律方面进步很大。
方法之四:前车之鉴,现身说法——认同法。
在批评学生之前,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以前所犯过的类似错误,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反应,感到师生之间还有“共同点”,犯了错误也并非不能理解和原谅。有了这种认同之后,学生就易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如有学生偏科,对不感兴趣的学科极不认真,教师可以来个现身说法,作为学生的前车之鉴,提醒学生逐渐改正。又如,有学生在上课作恶作剧,影响了课堂纪律,教师也可用此方法教育学生:“我以前读小学的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现在想来,真是不懂事,对不起老师。想一想你今天的行为对不对呢?”这样一说,教育效果显然比直接批评学生不尊重老师要好得多。
方法之五:不计前科,慷慨表扬——激励法
清朝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有一则公益广告也说得非常好:“夸奖可以夸出好孩子来。”对于后进学生来说,太多的批评已让他们没有了自信心。这时,教师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不计学生前科,把所犯错误搁置一边,不闻不问;反倒对其优点慷慨表扬,对其进步大胆激励。学生会逐渐体验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评判出自己所作所为的是非美丑。教师不断的表扬和激励,必定会让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足,进步也会越来越大。真的有一天,“丑小鸭”就变成了“白天鹅”,一个改过自新的好学生就这样给夸出来了。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这样的批评就是艺术的批评。当一个教师的批评成为艺术时,批评不但不会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和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解与交流中,建立起了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关系。艺术的批评,在诚挚的爱中稀释;诚挚的爱,在艺术的批评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