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史记·张仪列传》讲了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7: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21:22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的是战国时期三位著名纵横家张仪、陈轸与公孙衍的事迹。张仪,作为魏国人,与苏秦一同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在苏秦说服赵王同意合纵后,为了防止秦国乘机攻打赵国导致合纵失败,苏秦暗中资助张仪。张仪在被秦惠王尊为客卿后,得知了苏秦的相助,于是承诺报答苏秦,保证在苏秦在赵国当权时,自己绝不会策划攻赵。
在前332年,随着苏秦失去赵王信任并说服燕王攻齐,六国纵约开始瓦解。前328年,秦惠文王派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蒲阳,张仪建议将蒲阳归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魏国将上郡和少梁献给秦国,以此答谢秦惠文王。张仪被秦惠文王任命为相国,相秦四年后,拥立秦惠文王为王。一年后,张仪担任秦国将军,攻取陕邑。两年后,张仪被派往啮桑与齐、楚会盟,归国后被免相。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相国,欲使魏国首先事秦,然后让其他诸侯国效仿魏国,这就是张仪的“连横”策略。从魏国开始,张仪又相继说服了楚国、韩国、齐国、赵国、燕国事秦。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与武王有隙,张仪离开秦国,回到魏国。在魏国担任相国不久,张仪去世。陈轸,战国时齐国人,曾与张仪共同事奉秦惠文王,并与之争宠。张仪相秦后,陈轸投奔楚国。在楚国,陈轸并未受重用,后来回到秦国。韩、魏相争时,陈轸向秦惠文王献策,坐视韩、魏两败俱伤,秦乘机获利。公孙衍,战国时魏国人,因曾在魏国担任犀首,故被人以“犀首”称之。公孙衍与张仪关系不好。张仪为秦国办事到魏国任相国时,公孙衍派人说服韩国的公叔,让公叔把政事托给自己,并让魏国疏远张仪。后来,公孙衍出任魏国相国,张仪只好离开。犀首曾佩带赵、魏、韩、燕、中山五国相印,对抗张仪的连横。张仪去世后,犀首到秦国出任相国。
战国时期,纵横家们凭借对天下大势的独到与深刻见解,游说于各诸侯国,成为一股独具一格、独当一面、独领*的力量,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