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5: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27
佛教转藏制度源于南朝梁代的双林大士传弘,旨在解决经目繁多,人难以遍阅的问题。大士在山中建起大层龛,以诸经运行不碍,称之为轮藏。此举激励世人,凡推轮藏者,功德等同持诵诸经。现今,轮藏寺普遍设有大士像,始于此制。宋时期,张巨偕妻重修轮藏寺,寺内“轮藏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明间室内露出两棵盘龙柱,柱间有平面六角形的转轮藏。另有“藏殿”,俗称为“藏殿”,或作塔式建筑,如北京西郊颐和园内的万寿山前,正殿为两层楼阁,两侧各有双层八角形配亭。亭内有木塔贯穿楼阁,储存经书佛像,塔中有轴,地下设有机关,可转动。轮藏制度首创于江浙一带,南方寺院尤为盛行,后推广至北方地区。
和摩尼桶的意义相同的器具,在内地寺庙似一座花塔,也是上下有轴,可以转动。因内中装藏经,所以称为转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