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留青竹刻历史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天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23:43
中国的留青竹刻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至明清时期达到了技艺的高峰。在那个时期,留青竹刻的杰出大师当属明末江阴人张希黄,被誉为“留青圣手”。张希黄的创新之作,特别是他创立的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对无锡地区的留青竹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清代,留青竹刻在无锡地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1914年,无锡的留青竹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崭露头角,荣获了二等奖的荣誉。1915年,无锡的竹刻大家张瑞芝(1885-1978)将这项技艺传给了他的内弟支慈庵(1904-1974)和长女张契之(1913-1976)。他们共同在无锡市中心复兴路开设了一家名为“双契轩”的艺坊,此地成为了留青竹刻艺术的重要传承地,吴稚晖的题匾更增添了其艺术价值。从此,“双契轩”成为了无锡留青竹刻的核心传承载体,被尊称为无锡“双契轩”竹刻。
无锡留青竹刻的技艺主要集中在市区,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竹刻名家,他们的作品见证了无锡留青竹刻艺术的繁荣与传承。这个家族的技艺薪火相传,使得无锡的留青竹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扩展资料留青竹刻是竹刻的一种,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 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 竹青色浅,呈微黄,质地细润,竹肌色较深,由于两者色差,留青竹刻呈现深浅不同的层次,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整体艺术效果。无锡是近代江南竹刻的主要产地之地。无锡竹刻作品风格质朴清雅,格调高古。2008年6月,无锡留青竹刻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无锡留青竹刻历史发展
中国的留青竹刻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至明清时期达到了技艺的高峰。在那个时期,留青竹刻的杰出大师当属明末江阴人张希黄,被誉为“留青圣手”。张希黄的创新之作,特别是他创立的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对无锡地区的留青竹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清代,留青竹刻在无锡地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无锡留青竹刻的历史发展
1915 年,无锡籍竹刻家、金石家张瑞芝(1885—1978)传艺于内弟支慈庵(1904—1974)和长女张契之(1913—1976),并在无锡市中心复兴路开设“双契轩”艺坊,由吴稚晖题匾。留青竹刻艺术在这个家族薪火相传,并世代以“双契轩”为斋号,成为无锡留青竹刻的传承主体,世称无锡“双契轩”竹刻。无锡留...
无锡留青竹刻代表人物
乔锦洪,张瑞芝的外孙,出生于1947年,是第三代的重要人物,而张瑞芝的孙女张英媛(1950-2001)也曾为这一艺术贡献过力量。在社会上,胡瑞康和许焱等艺人也以他们的专业技艺参与到无锡留青竹刻的传承中。众多作品中,留青浅刻《山水笔筒》、阴文浅刻《吴昌硕书画扇骨》以及《骏马图臂搁》等,都成为了无...
无锡留青竹刻的代表人物
无锡“双契轩”留青竹刻一直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传承。第一代传承人为张瑞芝(1885—1978),第二代传承人为支慈庵(张瑞芝内弟,1904—1974)、张契之(张瑞芝女儿,1913—1976),第三代传承人为乔锦洪(张瑞芝外孙,1947 年生)、张英媛(张瑞芝孙女,1950—2001),第四代传承人为乔瑜(张瑞芝曾外孙女...
无锡留青竹刻保护情况
更是推动了无锡留青竹刻艺术的复兴和发展。通过这样的沙龙和工作室,乔锦洪先生致力于构建一个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无锡留青竹刻艺术的环境,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持续的关注和传承。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到无锡留青竹刻的魅力。
无锡留青竹刻的介绍
无锡留青竹刻是汉族传统竹刻艺术的一种,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 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 无锡竹刻作品精细、古朴、清雅、秀丽,富有装饰性, 以留青、浅刻、浮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技艺为表现力, 质朴清雅,风格格调高古。品种有老臂搁、书镇、...
无锡留青竹刻的主要价值
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无锡留青竹刻艺人创造出适合表现不同题材的各种雕刻刀法,使得无锡留青竹刻技艺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无锡留青竹刻显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具有文化交流价值。2008年6月,无锡留青竹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无锡留青竹刻主要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锡的竹刻艺人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出一系列独特的雕刻刀法,以适应各种题材的表现,这不仅提升了无锡留青竹刻的艺术表现力,也赋予了它显著的工艺价值,使其在技艺层面上独树一帜。无锡留青竹刻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元素,跨越时空,促进了文化交流,成为...
无锡留青竹刻的保护情况
据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自筹资金保留了2 名竹刻艺人, 使其免于流散。无锡留青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乔锦洪创办了“梁溪竹友”艺术沙龙,恢复了“双契轩”竹刻工作室,为竹刻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切磋无锡留青竹刻技艺的场所,构建了传承、弘扬无锡留青竹刻艺术的平台。
留青竹刻的竹刻演进
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而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的雕刻绘制法,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但到了清末,竹刻工艺日趋衰退,留青名家不多,佳作也较罕见。 20世纪中期,留青艺术家大多聚居上海,如江苏武进的徐素白、苏州的支慈庵以及无锡的张韧之等。他们在继承明、清名家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