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1:55
李保田与李彧,父与子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艺术传承。自李彧六岁起,便在父亲的督导下开始学习绘画。李保田以其丰富的艺术知识与深厚的功底,引导李彧逐渐步入艺术的殿堂。父亲的激励与言传身教,让李彧对绘画充满热情。尽管在成长过程中,李保田因工作繁忙而无法给予更多亲自指导,但这段经历为李彧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彧对于绘画的追求产生了动摇。在17岁时,他做出了放弃绘画的决定,每年暑假都会到北京与父亲团聚。在那个狭小、昏暗的筒子楼宿舍中,李彧感受到了父亲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成为父亲所期望的艺术家。面对父亲的威严,李彧始终未能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直到一次回家探亲时,他才将放弃绘画的想法告知父亲。
尽管如此,李保田并未放弃对李彧绘画潜能的期待。他保存着李彧8岁时的一幅速写,并以此为荣,向他人展示。尽管后来李彧选择的路径与绘画有所偏离,但李保田并未为此感到失望。高中毕业后,李彧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投身于表演行业。尽管在报考*戏剧学院时遭遇挫折,但最终在李保田的鼓励下,李彧踏入了导演系的门。
在艺术道路上,李彧曾多次获得父亲的提携与支持。在李保田的电影《人·鬼·情》拍摄期间,李彧在一旁学习,甚至有机会出演角色。尽管这些机会未能成为现实,但李彧始终对父亲的鼓励心存感激。在李保田的代表作《宰相刘罗锅》、《王保长新篇》中,李彧也有过出演的机会。然而,李彧不愿总是以“李保田儿子”的身份被定义,他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拒绝父亲介绍的戏。
李彧对父亲的电影有着独特的欣赏,特别是《有话好好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作品,他认为这些电影更贴近父亲的本色演出。在艺术与家庭之间,李彧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前行,同时也珍惜与父亲的每一次相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彧对父亲的思念愈发浓厚。他将第一笔片酬用于给母亲购买礼物,以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之情。与父亲分开多年后,李彧几乎每天都与父亲通电话,这份联系成为了他们之间情感的桥梁。尽管两人之间有时会因为工作安排而聚少离多,但李彧始终保持着对父亲的尊敬与爱意。
李彧是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彧与李保田合作了《钦差大臣》《王保长新篇2》后,便一炮打红。“彧”,音“玉”,在书面语中是有文采的意思,取名这个字,也表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希望。可在中戏学习导演专业的李彧偏偏子承父业,踏上了一条和父亲相近的道路:演戏、摄像、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