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2: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2:06
导读:过年的习俗很多,其中一项习俗是每年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过年贴春联,那么你知道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辞旧迎新,每逢新年来临,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贴春联。红纸黑字,喜庆沉稳,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古代的春联也有春贴、门对、桃符等叫法,不过其意义都是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愿。
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在庆祝新年的时候会用有镇鬼驱邪之说的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相传为古代两位捉鬼神将)二神的名字,或者把二神的威武之相画在纸上,张贴或悬挂在大门两侧,以求驱邪避凶。这就是最早的桃符。南朝的《后汉书·礼仪志》对此详细地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人们对桃符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新的革新,《宋史·蜀世家》记载道: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说的就是当时的国君孟昶写了一副联题命令学士章逊将其写在桃木板上以辞旧迎新,内容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题词改变了传统桃符的内容与性质,由原来的“神荼”“郁垒”变为有祝愿祈福性质的文体——联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朝,人们已经把传统桃符的桃木板改为纸张,被称作“春贴纸”,王安石在《元日》中曾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当时会悬挂桃符已非常普遍。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桃符一词才正式被使用。太祖建都金陵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为庆贺这一景象颁布了一道特别的指令,要求城中百姓家家户户每逢除夕之际都要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以此来迎接新一年的开始。从此以后,贴春联便成为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
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表达美好愿望
春联通过简练而精巧的文字,抒发着美好的愿望。每一副春联都是对未来一年的祝福,内容通常包括对偶的诗句,形式上成对成双,语言鲜明简练。这种方式既寓意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
传承文化传统
贴春联的习俗代代相传,通过这一活动,家庭中的长辈传授给年轻一辈,关于春节习俗和文化的知识。这种传承不仅是家庭内部的,更是整个社会文化传统的传承,使得春联成为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驱邪辟秽
贴春联的起源与最早的桃符有关,而桃符最初的用途是用于驱邪辟秽。在如今的时代,贴春联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祛邪,但人们在过年时,仍然会选择一些带有祈福寓意的春联,以期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