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传《高士传》人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1: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4:05
《江上丈人》讲述了楚国伍奢之子伍员的故事。在伍员逃亡至江边,无船可渡,且楚人悬赏甚急的危急时刻,遇见了一位江上丈人。丈人拒绝了伍员的千金之剑的馈赠,并表示自己不求功名利禄,只愿以自己的方式保全正义。伍员最终到达吴国,成为相国,但始终未能见到这位江上丈人。他每次进食时,都会祭拜丈人,感慨于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高尚人物。
《韩康》则讲述了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常游名山采药,坚守不二之价达三十余年。一次,一位女子质疑韩康的定价,韩康自感名声已显,于是遁入霸陵山中,不再参与市井交易。桓帝时,多次征召韩康,均被其避而不见,最终以寿终。
《王倪》描述了尧时贤人王倪的故事。王倪以道家思想为本,对世间万物抱有谦逊的态度。他与啮缺探讨知与不知的问题,提出了知与不知的相对性。王倪认为,知与不知的界限模糊,难以确切区分,因此,对于天下之正色、正处、正味等问题,人们很难有统一的认识。
《啮缺》讲述了啮缺的故事。啮缺是尧时的智者,其智慧超越常人,但却不被尧所赏识。许由曾向尧推荐啮缺,但许由认为啮缺的行为过于世俗,难以与天配。啮缺的行为举止,似乎在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却总是被世俗所困扰,难以达到真正的超脱。
《壤父》中,壤父在大泽焚而不热、河汉冱而不寒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为外界的改变所动。他的生活简单而自然,与世无争,体现了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和追求。
《石户之农》讲述了舜与石户之农的故事。石户之农拒绝了舜让位的请求,选择远离尘世,隐居于海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选择体现了对个人自由和自然生活的追求,与世俗的权力和名利相对立。
《蒲衣子》中,蒲衣子是舜时期的贤人,他教导了年仅八岁的啮缺。蒲衣子认为有虞氏和泰氏在对待人与非人的关系上有所不同。有虞氏试图以仁爱和*来吸引他人,而泰氏则以平和的心态处世,未尝进入非人的领域。蒲衣子还提到了后世之人过于追求物质和地位,而忽视了真正的道义和精神追求。
《披裘公》中,披裘公是一位吴国人,他以朴素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品德受到季子的尊敬。披裘公拒绝了季子取金的请求,表现出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自身道德的坚持。这一故事强调了对个人品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视,与社会物质化的倾向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