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八首古诗经典(豪放不羁,浪漫飘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0: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1:05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春风吹得柳絮扬扬洒洒,整个酒店飘满了淡淡的清香。吴地的年轻女子热情地捧出佳酿美酒唤请客人品尝。
得知我要远行,金陵的朋友们纷纷前来相送。即将远行和前来送行的人,都频频举杯一起饮尽杯中的美酒。
我陶然欲醉,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这样融融的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是谁短谁长呢?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春。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曾到金陵游历一段时间。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准备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们为他饯行,因此李白作此诗留别。
这显然是一首留别诗,通常满是离别愁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没有,只有青春年少知己间的那种惜惜别意。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自然天成,畅叹而不哀伤,潇洒豪迈,情韵悠长,依依别情,含蓄其中。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从远山游玩归来,恰逢白酒刚刚酿好,黄鸡悠闲地啄着谷粒,秋天,正是家禽肥硕、万物饱满的时候。
呼唤童仆赶快前去杀鸡烹煮,我要斟上白酒小酌几杯。孩子们听到后,高兴得嬉笑吵闹着牵扯我衣襟。
我放声高歌,喝得酩酊大醉借以来自我安慰。醉而起舞在落日里,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为辅弼万乘之君,展我理想,恨不能更早实现,于是我拿起鞭子跨上骏马直奔进京的官道。
让那些有如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之人看看,如今我也能辞家西行而去国都长安。
就这样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像我这样的,怎么可能会是长期身处草野虚度时光之人?
李白一直胸怀大志,愿为辅弼皇上,但苦于无法施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时写下了这首*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人从归家的喜悦到离家应诏的*,直陈其事,又兼采比兴手法,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据典烘托。诗情经过逐层推演,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直至将鲜明的情感波澜涌向*,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明月高悬在青天之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若想追攀明月永远不可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月亮你皎洁如银,就像一块明镜飞升照临朱红色的宫阙,云雾散尽之时,就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看见月儿夜晚时从海上升起,怎知道天亮以后就在云间隐没的奥妙。
月亮里的白兔每日捣药,自秋到春,周而复始。嫦娥孤单地栖留在月宫,会与谁相邻而居呢?
当今之人是见不到古时之月的,可如今的月亮却曾照过古人。古人与今人都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但是看到的同一个月亮都是这种情形。
只希望在饮酒欢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照进这精致的酒杯里,长长久久。
此诗疑为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应友人之邀所作。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词句自然流畅,极富回环错综之妙。开篇从持酒仰天问月写起,再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回归到酒,互文自然之中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以及慨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之意,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哲思,更是自己旷达博*怀的抒发。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诗情飘逸浪漫,豪放不羁,一种风流自赏之意不禁溢于言表,而从着笔嫦娥的寂寞独守,不经意间也流露出诗人偶有孤苦难为的情怀。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志在云天的大鹏总有一天会展翅从风而起,凭借风力直上九万里之高。即使在风停歇时不得不俯身飞下来,其力量之大,也能将沧海之水高高激起。
现在总是有人见我常常说些不同流俗的论调儿,听了我的豪言壮语都嘲笑我自命不凡。连孔圣人都能谦逊地说“后生可畏”呢,你堂堂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谒见李邕时,不拘俗礼,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李邕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很不满,于是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诗,以示回敬。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给予抨击,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和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燕赵的侠士,帽子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间佩戴着像霜雪一样明亮的宝刀,银鞍与白马相映成辉,像流星一样在大街上自由驰骋。他们武艺盖世,十步之内就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仗义行侠,事成之后,就悄然离去,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当年信陵君时有空闲就邀侯嬴、朱亥到信陵府内,他们摘下宝剑横放膝上,然后一起大块吃肉,一起大碗喝酒,共同交相畅饮。三杯热酒下肚,便会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甚至一诺千金,重于五岳泰山;酒后眼花耳热,胸中意气满满可贯长虹。因此就有了朱亥为信陵君而窃兵符挥起了金锤救赵。此一壮举,使赵都邯郸上下,都先为之震惊。
这两位壮士的豪言壮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他们纵然死去很久,但他们的侠骨犹香,不愧为盖世英豪,传名百代。谁能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终生都在书阁之中,头发都熬白了,只流传一部《太玄经》。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豪侠的古体诗,李白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出游齐州时所作。由于盛唐时期的游侠之风颇为流行,特别是关陇一带就有“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的风习。少年李白,颇受关陇文化的影响,自幼除了勤苦读书“观百家”外,还“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堪称“文武不殊途”。他如此爱剑和轻财重义,与尚任侠是分不开的。
此诗就是在这种强烈的“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下创作的,抒发了诗人对游侠的敬慕,以及对拯危济难侠义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把有志少年的豪情壮志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便把它叫作白玉盘。但又怀疑它是神仙住所里的一块镜子,飞悬在青天白云之间。
当圆月初升的时候,可以先看到驾月车夫垂落慢行的两只脚,渐渐地越来越圆,还有一棵那么团团大的桂树在里边。
再看那月宫里,传说中的白玉兔已经捣完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呢?又听说月宫里还有一个大蟾蜍,它把月亮啃食得渐渐残缺了,因此,月光朗照的明亮天空也变得晦暗不明。
从前有个叫后羿的人射落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照亮白天,才使得天上人间免除灾难,恢复清静和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已经使这个月亮混沌不清失去了光彩,而且越去越远,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为此,心中的忧愁油然而生,这又该如何是好呢?这种悲凉之情真是令人肝肠寸断啊!
这首诗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作于安史之乱之前。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奸臣和宦官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写作此诗。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一个瑰丽神奇又蕴含深意的神话世界,体现了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一轮明月从峻伟的祁连山后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浩荡荡的长风掠过几万里,越过将士们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高祖的兵马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而挑起的唐军与吐蕃交战。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征战之地,出征的将士几乎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边塞的将士们远望边城景象,思念着何时能够回转家乡,此时不禁愁容不展。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将士们的妻子远在家乡的高楼上一定也在凭栏远眺,哀叹着,不知何时才能见到远方的郎君。
李白看到当时各个边境之间漫无休止的征战场景,以此诗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伤亡,以及给无数将士家庭所带来的痛苦,但李白并没有对战争单纯地谴责或歌颂,而是通过描写边塞风光,戍卒的思乡情感,更深一层地由望月所思转为戍卒思妇之情,以及期盼家人团聚的两地相思之苦。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傍晚时分,我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间的明月好像也随着一道归来。
回望刚刚走过的山间小路,终南山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
半路遇到斛斯山人,便携手来到他建在山野田间的家,临到家门口,他家的小孩子急忙迎出来打开柴门。
我们一起走进翠竹掩映着的幽静小路,那些低垂下来的藤蔓枝叶时而轻拂着我们的衣裳。
畅所欲言总是觉得不尽兴,于是就被他留下来休息一晚,宾主一起畅饮美酒,频频举杯。
我们放声高歌《风入松曲》的悠扬声调穿过竹林,停止歌唱的时候,银河里的星星都已经很稀少了。
我喝醉酒主人却显得非常高兴,说这样欢乐的样子,就可以忘掉世俗间那些恼人的心机。
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
因此对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另一种说法则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春,也就是李白五十二岁那年,正在终南山隐居的那段时间所写。而从诗的内容来看,正是诗人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拜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时的所见,以及他乡遇知己的高兴之余开怀畅饮的情形。美酒共挥,酒醉情浓,放声长歌,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令人羡慕的与世无争。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