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图书馆馆情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3: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13:10
遵义市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是贵州省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历经多次搬迁,最终于2006年迁入现址。2007年9月28日,新馆正式开馆,并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公共图书馆。
新馆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4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1000个,藏书量达到50余万册,其中古籍4万多册,国家级善本4种。年订购期刊近1000种,报纸近200种。全馆编制员额60人,设有馆长1人,副馆长2人,内设中层部门7个,包括采编部、借阅部、参考咨询部、技术部、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行政办公室、财务科等。馆内拥有研究馆员1个,副研究馆员5个,馆员14个。
读者服务窗口共有21个,包括综合借书处、社科书库、科技书库、儿童阅览室、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过期报纸查阅室、过期期刊查阅室、自修室、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古籍阅览室、工具书查阅室、地方文献书库、黔北文艺家作品陈列室、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学术报告厅、目录厅及办证咨询台、红领巾书屋、书画展厅、地方志馆。此外,还有延伸服务网点18个,包括社区8个、农村6个、学校4个。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遵义数字图书馆”网站[1],“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盲人语音上网软件等。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于2002年11月建成,属省内第一批试点单位。随后,又相继建成11个县级支中心、144个乡镇基层中心、1603个村级点,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自开展服务”的网络体系。市支中心积极推动文化共享工程与广电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利用,通过“多网合一、一网多用”,有效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在2006年6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上,遵义模式被原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遵义模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13:11
遵义市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是贵州省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历经多次搬迁,最终于2006年迁入现址。2007年9月28日,新馆正式开馆,并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公共图书馆。
新馆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4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1000个,藏书量达到50余万册,其中古籍4万多册,国家级善本4种。年订购期刊近1000种,报纸近200种。全馆编制员额60人,设有馆长1人,副馆长2人,内设中层部门7个,包括采编部、借阅部、参考咨询部、技术部、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行政办公室、财务科等。馆内拥有研究馆员1个,副研究馆员5个,馆员14个。
读者服务窗口共有21个,包括综合借书处、社科书库、科技书库、儿童阅览室、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过期报纸查阅室、过期期刊查阅室、自修室、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古籍阅览室、工具书查阅室、地方文献书库、黔北文艺家作品陈列室、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学术报告厅、目录厅及办证咨询台、红领巾书屋、书画展厅、地方志馆。此外,还有延伸服务网点18个,包括社区8个、农村6个、学校4个。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遵义数字图书馆”网站[1],“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盲人语音上网软件等。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于2002年11月建成,属省内第一批试点单位。随后,又相继建成11个县级支中心、144个乡镇基层中心、1603个村级点,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自开展服务”的网络体系。市支中心积极推动文化共享工程与广电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利用,通过“多网合一、一网多用”,有效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在2006年6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上,遵义模式被原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遵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