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0: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1:5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传,他拥有众多弟子,其中贤能者七十二人,孔子本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文献整理者,他编订了《诗》、《书》,整理了《礼》、《乐》,并为《周易》作序,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
“逸”在文中指的是狂奔或自由自在,如“野*说”中的“说”在古代意为高兴。在古代,‘野人’一词原指种田人或农民,如“野人取其马”。而“鄙人”这个词在文中则是指边远地区的人,如“有鄙人始事孔子者”,在现代则通常作为谦辞,用来称呼自己。
“辩”在古代则意味着清楚明白,文中“说亦皆如此其辩也”中的“辩”即为此意。提到吕不韦,这位战国末期的卫国人,曾是阳翟的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命为秦相,对秦王政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秦王政亲政后,吕不韦失势被贬,最终忧惧自杀。他任内编纂的《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共有26卷,内容融合了儒、道等多种思想,为秦朝统一天下和治理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之人?”解马而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