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6:57
郑和宝船的遗迹研究一直以来都充满了历史的迷雾,特别是自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归来后,关于船队的去向和相关文献的保存情况,存在诸多争议。据《西洋记》记载,这本书在明万历二十五年提及的“下新河三叉口草鞋峡”之地,正是现今宝船厂遗址的所在地,这与《武备志》中明代“郑和航海图”的标注相吻合,图上标注的宝船厂位置位于今天的鼓楼与白下两区交汇的滨江大道西面。
然而,对作塘(干船坞)的最新挖掘工作揭示了新的线索。作塘是明朝为建造大型船只而人工开挖的长江边长方形大塘,与长江相连,并设有水闸。建造过程中,船只在巨型台架上组装,利用涨潮时的江水将船体抬起,待水退潮时,宝船便能顺流进入长江。然而,这个发现并未完全解答关于宝船的所有疑问,反而增加了关于宝船建造基地——作塘的具体构造和使用方式的新疑团。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