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7: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9:58
绩溪古属吴越之境,民风习俗淳朴。县民聚族而居,崇尚教育和建祠祭祖,后来,又兴起徽剧和多种形式的演出。族人都将本土的历史文化和鲜活的生活题材,或写成文字剧本予以演出;或编成民歌、民谣予以传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居住在宁国云梯畲族人,无论是传统节日、红白喜事时,还是在山间劳动和走亲访友时都要唱民歌,以歌代话,相互对答。畲族人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请歌手对歌,能通宵达旦,甚至三天三夜。民歌曲调优美,歌词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也有开关句是三字的,后三句是七字的。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又称跑云灯,流行在郎溪县姚村乡石佛山周围的几个自然村。当地百姓在求雨时,就用竹片和硬纸做成云朵状,有手持云朵片,仰望天空布满的彩云,有手持香盘,跪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喜降大雨时,人们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经创作加工成为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古时纹川(绩溪伏岭村),相传每年冬季,皆有恶兽肆虐村庄,村人无以安宁。南宁年间,村人为镇恶兽“石狮火虎”行恶,故请法师绘制“犭回”的画图挂在各民宅堂前镇恶驱邪。此后村内人丁平安,六畜兴旺。于是,村人将“犭回”视作吉祥物,后为伏岭的图腾。明朝中叶嘉靖年间,伏岭村人于元宵节舞“犭回”镇邪保安。“犭回”身用麻布制成,类狮,两健男披舞。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火狮”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源于明代,流行于绩溪岭北。它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形象逼真,狮身内点燃蜡烛,通体明亮。两位舞狮人行鸭步,撑狮身底端的木柄表演。玩狮人持火把,不时地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踩着锣鼓点和唢呐奏的曲牌表演各种狮舞动作。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相传南宋中期起源并流传于绩溪。古时,当地农民为纪念晋朝小太子(因战乱隐居绩溪,繁衍子孙,后归朝登基)。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0:00
绩溪古属吴越之境,民风习俗淳朴。县民聚族而居,崇尚教育和建祠祭祖,后来,又兴起徽剧和多种形式的演出。族人都将本土的历史文化和鲜活的生活题材,或写成文字剧本予以演出;或编成民歌、民谣予以传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居住在宁国云梯畲族人,无论是传统节日、红白喜事时,还是在山间劳动和走亲访友时都要唱民歌,以歌代话,相互对答。畲族人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请歌手对歌,能通宵达旦,甚至三天三夜。民歌曲调优美,歌词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也有开关句是三字的,后三句是七字的。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又称跑云灯,流行在郎溪县姚村乡石佛山周围的几个自然村。当地百姓在求雨时,就用竹片和硬纸做成云朵状,有手持云朵片,仰望天空布满的彩云,有手持香盘,跪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喜降大雨时,人们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经创作加工成为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古时纹川(绩溪伏岭村),相传每年冬季,皆有恶兽肆虐村庄,村人无以安宁。南宁年间,村人为镇恶兽“石狮火虎”行恶,故请法师绘制“犭回”的画图挂在各民宅堂前镇恶驱邪。此后村内人丁平安,六畜兴旺。于是,村人将“犭回”视作吉祥物,后为伏岭的图腾。明朝中叶嘉靖年间,伏岭村人于元宵节舞“犭回”镇邪保安。“犭回”身用麻布制成,类狮,两健男披舞。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火狮”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源于明代,流行于绩溪岭北。它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形象逼真,狮身内点燃蜡烛,通体明亮。两位舞狮人行鸭步,撑狮身底端的木柄表演。玩狮人持火把,不时地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踩着锣鼓点和唢呐奏的曲牌表演各种狮舞动作。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相传南宋中期起源并流传于绩溪。古时,当地农民为纪念晋朝小太子(因战乱隐居绩溪,繁衍子孙,后归朝登基)。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