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6: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8:32
中国邮票的面值种类丰富多样,从最低的0.2元到最高的5.40元,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邮票面值的变化可以追溯到1967年到1991年,这一时期的主要面值有8分和20分。1997年到1999年间,50分面值的邮票占据了重要地位。
1999年以后,面值有所调整,80分和1.20元成为主流。从2分到10分,面值的递增伴随着文-系列和T-系列的不同编号。例如,2分的邮票从T-49(4-1)开始,10分的邮票则从文-7(14-1)到2003-9(6-1)。
在30分到50分面值中,T-28系列的邮票频繁出现,从T-28(10-6)到1999-2(6-3),展现了这段时间内面值的稳定发展。90分和1元面值的邮票,如T-114(4-4)和1992-19(4-4),反映了不同年份的发行特色。
大额面值如10元、20元和30元的邮票,如J-148(4-4)、2006-27(1-1)以及T-138(4-4),代表了中国邮票的高价值和不同时期的纪念意义。50元和60元面值的邮票,如2005-3(5-5)和J-152(2-2),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映。
最特殊的两个面值,2元和50元,分别从T-166(6-6)和2004-26(9-9)到最新的发行,展现了中国邮票设计的持续创新与纪念价值的提升。
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开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共三种,图案是一条五爪大龙,它在清代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国徽的性质。这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1888 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