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经典诗词大全(杜牧三首抒怀古诗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5: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3:19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四十岁的杜牧,因为刚直敢言,被宰相李德裕排挤陷害,被贬谪为黄州刺史,后又在池州、睦州等僻远之地为官。此诗大致作于睦州,抒发对仕途坎坷的痛苦。
诗歌题目《初冬夜饮》点明时令、时间和事件,初冬既表明时间的流逝,旧的一年就要过去,又表现了环境的寒冷;“夜”暗示孤独、寂寞,加之饮酒,更能体现彻夜难眠的痛苦和忧虑。
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表现了诗人身体衰弱多病,“偶求欢”是说欢乐的生活太少了,开篇情感充满了悲伤、痛苦,奠定了抑郁悲苦的抒情基调。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这句中的“客”表明了作者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漂泊在外的境遇,联系首句作者多病的现状,就更能体会到诗人此时孤单寂寞、思念亲人的强烈情感,也更能表现作者此刻内心的凄凉;冰冷的寒霜、摇曳的烛光,衬托了环境的寒冷和内心的悲苦。
第三句“砌下梨花一堆雪”,这句从前两句叙述与写景的结合,转为全然的写景,也由室内转为室外的景色描写,台阶下,洁白的雪好像梨花铺地,此句的环境似乎变得美丽、洁净起来,但如果联系前两句的环境和作者的多病,这句就必须理解为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这也就和第四句的感情有了紧密的共性特征。
第四句“明年谁此凭阑干”,作者靠着栏杆看着这冬天的景色,一年又要过去,明年的这个时候谁还会在这里呢?这句中的“谁”其实就是诗人杜牧自己,这样的疑问,其实充满了深深的担忧,这种担忧联系首句的“多病”,表现的应该是诗人对自己身体衰弱可能无法熬到明年的忧虑,加之仕途的不顺利,漂泊在外的孤寂,其中的痛苦情感令人唏嘘不已。
这首作品真切地抒发了作者身患疾病的悲苦心理,写景抒情,都笼罩着深深的哀伤和悲观情愫。
遣兴
【唐】杜牧
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浮生长勿勿,儿小且呜呜。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遣兴,指抒发情怀,解闷散兴。题为遣兴,其中也可略见诗人落魄不得志的幽怨情怀,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分,但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俊爽的风调,《遣兴》正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感慨的作品。对着镜子拈弄白须,想不到自己已很苍老了。平生忧愁在怀,小儿又呜呜啼哭。不过想到很多事情忍过后,必忧去喜来;但否极泰来之时,还是不可无忧惧之心。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我已烂熟于心,然现实中还是不能排除遭遇穷途之时。
首句诗人面对镜子,发现自己已经是胡须斑白,步入人生的暮年,但想到人生的志向却还难以施展,不由得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易老,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无奈,其中体现出诗人淡淡的无奈。
第二联写到感慨人生短暂,忧愁在怀,儿子尚幼,悲伤之意更进一层。“浮生”一词,表现诗人一生的平庸,表达人生的不得志。杜牧看到唐***的种种内忧外患,*上想有一番作为,但却始终没有人赏识,终究无法对国事产生多大的影响,内心因此而愤懑、忧虑、憔悴。
第三联写过来人的感受,难耐之事临头,忍耐过去,事后反觉轻松,顺利之时,常有警惕,反比没有警惕要强。如果说,前两联是诗人处于一般人角度的执着感受。那么后两联,则是一个转折,一反前意,情感上不再忧愁伤感,而是变得振奋,对人生不如意之事也逐渐看开,是成熟的人生处世经验。
在转折之后,才是诗人真正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啊,就像我们说话:……,但是……。“但是”之后才是这句话重点所要表达的意思。“忍过事堪喜”,就是将前面的两联做了最好的总结和转化。
“忍过”和“泰来”相对,不是“忍耐过错”的意思,而是忍耐过后,因为“过”和“来”对,否极泰来,柳暗花明,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圆融的豁达。可见诗人的情感并非陷入消极。
尾联中,写作者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自己有才华不能施展,内心有抱负不能实现。虽然满腹经纶,但无发挥之处。是作者自己的身世感受,感慨系之。但诗人已将此看开,总说:在世上自己心态已经成熟,没有什么想不通、想不明白的事了。
关于作者: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寝夜
【唐】杜牧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露华惊弊褐,灯影挂尘冠。故国初离梦,前溪更下滩。纷纷毫发事,多少宦游难。杜牧为了江山社稷和生计,常年颠沛流离、漂泊他乡,其间的艰难辛酸不言而喻,这首抒情诗就是这些丰富情感的集中体现。
一只小小的蟋蟀在漫长又漆黑的夜晚本不引人注意,但对于诗人却另有一番触动……夜深了,如水一样冰凉寒冷,而诗人内心深处又会是怎样的波动呢?“故国”“前溪”往事纷纷,无不牵连着诗人的思绪……该诗由物感怀,通过描写蟋蟀声、月光及灯影下的景物,以委婉含蓄而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的压抑,感叹仕途的坎坷与艰难。
首联写到夜晚的蟋蟀声此起彼伏,如那波涛之声,又如一个人哽咽之声。运用比喻修辞,明写蟋蟀声咽,实写作者内心在哽咽。在中国文化里,蟋蟀能激起一种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感觉。诗人元好问曾说“切切秋虫万古情”,更证明了蟋蟀叫声所引发的忧伤的确是汉文化中世代流传下来的一致形象感。这里诗人借写蟋蟀之声来表达内心的波澜起伏。触景生情,作者的思绪也伴随着蟋蟀的声音回忆起曾经的如梦一般的经历。同时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的宁静。“更深”二字点题,“似水”容易让人联想到韶华易逝、时光飞逝之感,“寒”字一语双关,指作者感到仕途之路的曲折艰难,担忧隐隐而生。
作者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终于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睡不着觉,看到清冷的月光照到自己的粗布衣服上,昏黄的灯影下白天所戴的尘冠依稀可见。“尘”与尾联的“宦游”呼应。“惊”字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不尽的想象空间。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渲染了一份宁静的气氛。
颔联由实转虚,作者的思绪回到昔日,“故国”指作者的家乡,如梦一般,似乎昨天刚刚离开它一样,而这仅仅是一个梦,“初离”更反衬离别之日之长,那“前溪”“下滩”还是否别来无恙?一下子拓宽了诗境。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读者可以从话中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这是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尾联“纷纷”表现事情的琐碎、烦心,“毫发”带点夸张之意。“多少宦游难”全在一“难”字,直抒胸臆。在这平静的夜晚,作者的内心却一点儿也不平静,想想古人的《上韩荆州书》,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抑或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同感吧。“宦游”,作者不知走过了多少山山水水,跨越多少艰难险阻,“难”啊,作者只能发出一声这无奈的慨叹,点出作品的主旨。
全诗充满着压抑、沉重,作者满腹愁闷抑郁却无处倾诉,交织在心中。虽然没有一个“夜”字,但无不在写夜,写孤独的诗人夜晚内心的感受,留下的想象空间足以让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