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5: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14:26
一、有关流行病学
1、发病率:自然发病率约为3.6-4.1/10万人口。
2、种族发病模式:北欧、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的高加索人群发病率高,亚洲人种发病率低。
3、年龄相关性:儿童期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中年期女性发病率超过男性,50岁以后男性发病率又复上升,在老年期稍占优势。
4、易感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二、基本病因学
1、遗传因素。
2、电离辐射。
3、药物因素。
4、化学因素。
5、感染因素。
6、食品因素。
三、MDS的恶性造血克隆特征及发病机制
1、单克隆性。
2、低凋亡性。
3、分化功能异常。
4、高耐药性。
四、MDS的诊断条件及分型
诊断条件:
1、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可兼有发热或出血;
2、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细胞减少,可由巨大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
3、骨髓象:有三系或两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病态造血;
4、除外其他伴有病态造血的疾病,如CML,MF,M6,ET等以及其他红系增生性疾病如溶贫、巨幼贫等,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疾病如AA,PNH等;
五、关于MDS的治疗
(一)MDS的支持治疗
1、EPO治疗:是输血的一个较好的替代疗法。
条件:治疗前血清EPO水平较低(<100~200mu/ml),原始细胞比例较低,输血频率较低:疗效较好
用法:1万u~2万u/d,每日或3次/周
观察:如用药4~6周尚未出现反应,应联合使用G-CSF,或GM-CSF,常可双倍提高反应率,尤其是对于血清EPO<500mu/ml和具有环铁粒幼细胞者。
注意:铁剂补充,红系反应通常在2-3个月后,若仍未出现,视为疗效失败,克终止治疗,改变方法。
2、输血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G-CSF/GM-CSF:减少感染率,不影响AML的转化。血小板减少的治疗:TPO,IL-11,血小板输注。
(二)MDS的低强度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地塞米松;ATG;环孢素A;砷剂
2、MDS的分子靶向治疗:FLT3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FTIs;抗血管新生物;反应停及其衍生物:反应停;雷利度胺。靶向VEGF受体信号途径药物:DNA甲基化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
(三)高强度治疗
1、诱导缓解化疗。
2、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选择进行强化治疗前,建议考虑一下要点:
1、对于大多数MDS病人,唯一的根治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SCT只适用于一小部分病人,并且常伴随相对较高的抑制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
2、强化联合化疗可恢复部分病人的正常多克隆造血,但只能诱导极少数病人的长期无病生存,大多数病人将复发。
3、MDS的自然病程个不相同,即使在高危病人,生存期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4、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年龄和其他个人因素都会影响MDS病人SCT或强化治疗的预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14:20
一、有关流行病学
1、发病率:自然发病率约为3.6-4.1/10万人口。
2、种族发病模式:北欧、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的高加索人群发病率高,亚洲人种发病率低。
3、年龄相关性:儿童期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中年期女性发病率超过男性,50岁以后男性发病率又复上升,在老年期稍占优势。
4、易感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二、基本病因学
1、遗传因素。
2、电离辐射。
3、药物因素。
4、化学因素。
5、感染因素。
6、食品因素。
三、MDS的恶性造血克隆特征及发病机制
1、单克隆性。
2、低凋亡性。
3、分化功能异常。
4、高耐药性。
四、MDS的诊断条件及分型
诊断条件:
1、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可兼有发热或出血;
2、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细胞减少,可由巨大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
3、骨髓象:有三系或两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病态造血;
4、除外其他伴有病态造血的疾病,如CML,MF,M6,ET等以及其他红系增生性疾病如溶贫、巨幼贫等,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疾病如AA,PNH等;
五、关于MDS的治疗
(一)MDS的支持治疗
1、EPO治疗:是输血的一个较好的替代疗法。
条件:治疗前血清EPO水平较低(<100~200mu/ml),原始细胞比例较低,输血频率较低:疗效较好
用法:1万u~2万u/d,每日或3次/周
观察:如用药4~6周尚未出现反应,应联合使用G-CSF,或GM-CSF,常可双倍提高反应率,尤其是对于血清EPO<500mu/ml和具有环铁粒幼细胞者。
注意:铁剂补充,红系反应通常在2-3个月后,若仍未出现,视为疗效失败,克终止治疗,改变方法。
2、输血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G-CSF/GM-CSF:减少感染率,不影响AML的转化。血小板减少的治疗:TPO,IL-11,血小板输注。
(二)MDS的低强度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地塞米松;ATG;环孢素A;砷剂
2、MDS的分子靶向治疗:FLT3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FTIs;抗血管新生物;反应停及其衍生物:反应停;雷利度胺。靶向VEGF受体信号途径药物:DNA甲基化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
(三)高强度治疗
1、诱导缓解化疗。
2、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选择进行强化治疗前,建议考虑一下要点:
1、对于大多数MDS病人,唯一的根治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SCT只适用于一小部分病人,并且常伴随相对较高的抑制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
2、强化联合化疗可恢复部分病人的正常多克隆造血,但只能诱导极少数病人的长期无病生存,大多数病人将复发。
3、MDS的自然病程个不相同,即使在高危病人,生存期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4、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年龄和其他个人因素都会影响MDS病人SCT或强化治疗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