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6: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04
豨莶草,这一古老的中药材源自《唐本草》,其叶片形似酸浆,但较狭长,花为黄白色,常见于田野之中。另外,猪膏莓也有相似描述,其叶状如苍耳,茎部有毛,生长在低湿地,分布广泛。《蜀本草》记载,豨莶草高度可达二尺,夏季采摘叶片,其产地多有生长。猪膏莓则在五月、六月采摘幼苗,日晒干燥。
《本草图经》详述,猪膏母春季生苗,叶形似芥菜而狭长,花期秋初,果实似鹤虱,夏采叶暴晒。蜀地有特定的服用方法,每年特定日期采摘叶、茎、花、实,经过蒸、暴九次处理,以增加香气。关于其性味,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有的认为性寒有毒,有的则认为性热无毒。
李时珍的研究发现,猪膏草与成、张氏的描述有所不同,猪膏草有直棱和斑点,叶形似苍耳微长,地菘则青茎圆润,无斑*。陈州所产的豨莶草形态类似猪膏草,支持沈括的观点,认为豨莶即猪膏母。而苏恭所述的似酸浆者实为龙葵而非豨莶。关于治疗风痹,李时珍认为地菘可能更适宜,但成、张氏的御用方可能并非无据,猪膏母也可能有治疗风疾的功效。尽管如此,地菘鲜有服用,这使得豨莶草是否为猪膏母的争议更加明显。
一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枝上部尤其是花序分枝被紫褐色头状有柄长腺毛及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两面被短毛,沿叶脉有白色长柔毛,中部叶阔卵形至阔卵状三角形,长7—20cm,宽5—18cm,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齿,顶端短渐尖。头状花序直径2—3cm,多数,排成伞房状;外层总苞片长1—1.5cm;舌状花长约3.5mm。瘦果长约3.5mm. 生林缘、林下、荒野、路边。分布于东 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