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9:39
明朝正德十二年九月,大同总兵王勋意外收到一封来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超奇怪信件。信中要求他守城练兵,落款为皇帝本人,让王勋感到莫名其妙。多方打听后,他得知这封信确实是皇帝的亲笔。朱厚燳皇帝在手下的帮助下,冲出居庸关,来到宣府,他的目标远远不止是游玩。他知道,实现一个埋藏在心里多年的愿望即将成为现实。朱厚燳小时候就立志要像先祖朱棣一样御驾亲征,取得辉煌战果。来到宣府后,他发现这里人烟稀少,于是来到真正的边防前线——阳和,并以此为前线指挥部,向各部指挥官发号施令。为了发号施令,他给自己弄了个封号,并定下了工资级别,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边防军指挥官们整天祈祷蒙古人别来,担心皇帝的安危,因为如果皇帝出了事,他们将遭受连累。
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率领五万骑兵进犯,目标大同。王勋急了,希望皇帝回京,但朱厚燳不仅不走,还命令王勋集结部队,主动迎敌。王勋无奈出发,江彬也提出反对意见,但朱厚燳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命令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前往支援,宣府总兵朱振也出兵,同时调整兵力部署以迷惑敌人,最终在应州之战中取得胜利。蒙古军队在应州之战中被分割包围,最终战败。
然而,这场大战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语,原因是朱厚燳是偷跑出来的,身边没有史官记录,他自己又是个半文盲,身边的人也比他更差劲。战后,朱厚燳回到北京后搞了一次很隆重的回城兼阅兵仪式,并激动地向首辅杨廷和宣称自己亲手消灭了一个蒙古军官。然而,不久之后,京城里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应州之战失败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谎。”后来,当东厂汇报此事时,朱厚燳沉默了许久,下诏为自己请了十天假,表示要休息休息,以此报复大臣。
在应州之战中,双方共约十万人参战,除去预备部队和后勤人员,当天直接参战的应该不少于六万人。根据《武宗实录》的记载,应州之战的伤亡情况是“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然而,这样的伤亡数字与实际情况不符。当时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双方一直从清晨打到下午,不可能只有这么少的人阵亡。此外,双方既没得到过神灵的庇佑,也不是什么绝世高手,防弹衣之类的东西在当时也不存在。因此,应州之战的真实情况是,尽管双方都付出了代价,但最终明军取得了胜利。
然而,应州之战的史书记录却显得离谱,这可能是因为大臣们在编写史书时有意为之,以反映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权力斗争。尽管如此,史书上的描述依然不能掩盖应州之战明军获胜的事实。这场战斗成为朱厚燳勇猛无畏的唯一证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因素抹黑,但其胜利的实质仍然不容忽视。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再次率五万人犯边,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燳出关游玩,于是应州之战打响。此战中,朱厚燳体现其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再不断增加兵力,牵制敌军。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