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9:26
地灯秧歌表演方法,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开场仪式庄严而隆重,第一天即请天上神、地上神等近百位神灵,通过写在牌位上的红纸,按照大小级别排列,设于神坛。由请来的瞎子说书人,依次请来各路神灵,并在三个晚上进行串灯活动时,说书人持续讲述数小时,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仪式结束于正月二十二,需先送走神仙后,方可收拾地灯等器材。
表演队伍由十一人组成,其中七人是主要表演者。举伞人,即“秧歌头”,头戴黑色瓜皮帽,上衣为灰色长大褂,裤子为黑色中式裤,裤腰为白色,穿时裤腰在腹前交叉叠折系上裤带,扎上腿带。此外,队伍中还包括一位“卖弦老汉”,一位“卖菜婆婆”,一位“腰鼓手”,两位“媳妇”,一位“小女子”,亦称“跟秧歌的”。解放前后,角色的扮演有所变化,但表演的核心内容保持不变。
地灯秧歌的表演程序包括打场子、走场说唱、顶四门、拉花等步骤。在地灯广场上,举伞人带领演员及伴奏者走大圈打开场子,随后由伞者开头轮流走进圈中进行说唱表演。内容广泛,多为即兴演唱,涉及古往今来、四季花草日月,恭贺生意兴隆、五谷丰登。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领唱、说唱、二人对唱、三人对唱等。小女子因年小怕羞,不单独进圈表演。其装扮独特,上身穿着绿色大襟袄,外套粉红色坎肩,下身穿绿色中式裤或花花中式裤,鞋为金黄色绣花鞋或软底便鞋,头戴长约六尺的黑纱,黑纱两头扎成长辫垂于肩前,额前纱布上缀上用染黑的麻丝制成的留海,头上插几朵花。
“顶四门”是表演中的精彩舞蹈,由腰鼓手和两个媳妇完成。鼓手头舞“软帽”,手击腰鼓表演高难技巧动作,媳妇则敲着小勾锣围着鼓手急步欢跑。接下来,三人分别在场子的四个角表演四次相同动作组合。最后,三人表演“拉花”,即三人交叉各走各的8字路线,形成一个六瓣花的图案。表演结束时,举伞人率领大家绕场一周退场,秧歌表演至此结束。
游完“地灯”后,秧歌队挨门逐户进行表演,通常每到一家,先由鼓手和两个媳妇表演“顶四门”和“拉花”,接着举伞人根据这家的情况自编演唱一阵,内容多为恭维、赞扬、庆贺等。到每一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地灯秧歌表演活动仅在正月十九至二十一这三天进行,参与者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参与较少,且表演形式趋于简单化。近年来,由于资金不足,摆地灯活动和“地灯秧歌”的表演一度停滞。
地灯秧歌原名古(鼓)秧歌,历史悠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社火,系年节时走门串户恭贺新喜的一种歌舞形式,清道光年间与“地灯”活动逐渐结合,遂称地灯秧歌。主要流行于汾西县勍香镇、对竹镇及佃坪乡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