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康熙字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5: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0:55
在康熙字典的【丑集上】【囗字部】中,我们可以找到“回”字。它在康熙笔画中总计6画,部外笔画为3画。《唐韵》中记载为戸恢切,《集韵》《韵会》《正韵》则为胡隈切,发音为“洄”。
“回”字的本义源于《说文》,由囗部构成,象征着回转的形态,象征浑天之气在天地间的循环,以及阴阳五行在宇宙中的交互作用。在《诗·小雅》中,“回”被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正直,不会偏离正道。同时,它也有返回、回归的意思,如《後汉·蔡邕传》中的“回途要至”,表示返回到预定的目的地。
“回”字还表示违逆、偏离,如《诗·大雅》中“求福不回”与“徐方不回”,意味着不违背命运的安排。在描绘动态时,“回”可表示屈曲,如《後汉·卢植传》中的“回枉”,即纠正冤屈。此外,“回”还与徘徊、犹豫相关,如“徘徊”一词的本义就是宽衣后因犹豫不决而表现出的动作,如张衡《思𤣥赋》中的“马倚輈而徘回”。
在姓氏方面,“回”作为姓氏源自古贤者方回之后。在地名上,如《後汉·郡国志》所载的右扶风回城,即回中。此外,“回”字在古文献中有时与“回”或“廻”通用,如荀子《儒效篇》中的“回天下於掌上”和《史记·邹阳传》中的“墨子廻车”。
在汉语中,“回”字还有绕行的意思,如《左传·襄十八年》中的“右回梅山”。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它还表示畏避或不尽意,如《前汉·王温舒传》中的“避回”和《盖宽饶传》中的“刺举无所回避”。现代汉语中,这个字的俗写形式为“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