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20: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5:49
气体分离设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德国研发出了第一台商用制氧机,这标志着其发展之旅的开端。随后,气体分离设备逐渐扩展到处理其他原料气,如1921年美国建立的氦气回收和液化天然气工厂,标志着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起步。早期,由于原料气成分复杂且在低温高压下不稳定,设计上面临诸多挑战,很多情况下只能作为燃料消耗。直到30年代,焦炉气和水煤气分离设备的出现,才解决了化肥工业的需求,为轻质烃的提取提供了可能。
进入60年代,美国引入了液化透平膨胀机技术,使得天然气深低温法得以应用,成功提高了丙烷和乙烷的提取率,达到了80%,极大地降低了化工原料的制造成本。这一创新技术由于其能耗低、设备简洁、投资少且经济效益显著,推动了气体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
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净化后的高压或加压原料气进行逐级冷却,使其各组分达到各自的冷凝温度,进行分凝,或是通过加压、冷却、液化再精馏的方式进行分离。常用的气体冷凝温度,在101.325千帕压力下,可在相关图表(表1)中找到。
气体分离设备,将气体液化、精馏、最终分离成为氧、氮和其他有用气体的气体分离设备。 气体分离设备是由多种机械和设备组成的成套设备,常按空气压力来分类。常用的有高压、中压和低压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