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4: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7:12
索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最早的索桥实例是秦代李冰在四川成都西南地区建造的笮桥,又名"夷里桥",它是由竹索构建的。这座桥是古代中国桥梁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明清时期,索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泸定的铁索桥和灌县的竹索桥等,它们以其独特的悬空设计和惊险的体验,成为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古人对过索桥的感受生动描绘为:“人悬半空,渡过深谷,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无底深渊。”
国外桥梁专家普遍认为,索桥的起源可能在中国,据推测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开始建造吊桥。藏族工程师汤东杰布,十四、五世纪时在雅鲁藏布江以及西藏其他地区建造铁索桥,他的贡献尤其显著。他设计并建造的雅鲁藏布江铁索桥,跨度达到138米,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铁吊桥之一,桥上仅容一人通行,两端建有塔楼,极具特色。
最早的有明确记录的索桥是在成都益州(今成都),笮桥,建于公元前251年,由李冰担任蜀守时期,已有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笮桥横跨检江,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建造,是当时七座桥梁之一。史书记载,笮桥位于司马相如宅院南100步,当时使用大铁椎固定桥柱和竹索,现存的铁椎仅有两个。桓温在永和三年(347年)攻打成都时,战斗就发生在这座桥上,说明笮桥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之长。
传说诸葛亮曾在笮桥为费祎饯行,而解放初期的考古发掘也在今南门大桥西面的锦江河上,发现了古代笮桥的铁椎遗迹,证实了该地为笮桥的遗址,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价值。
索桥(Cablebridge/Suspensionbridge)。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古书上称为絙桥、笮桥、绳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