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灵水村怎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2: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7 19:53
灵水村是京西最具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距北京市中心78公里,距109国道4公里。2005年11月11日,灵水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有“灵水八景”之说,据说灵水村玄帝观墙上题记的灵水八景为:东岭石人、西山耸翠、南庵近眺、北塔凌云、龙泉观水、古柏参天、文星高照、挺松榆儿。
灵水村四周为群山环抱,海拔430米,村落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村属土地面积1508公顷。村现有村民200余户,700余人。姓氏以刘、谭两大姓为主,其次有王、田、杜、白、寇等姓为主,农业经济主产为杂粮,干果以核桃著名。
灵水村的坐落位置用四句话来概括:东眺石人,西倚莲,四环古庙双桃环。站在村中可眺望抓鬏山的石人,西边依靠莲花山,村四周有寺庙环绕,南北有双桃山相拥)。灵水村处处显露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村中现有四合院162套,约1100间房。原貌保存度为80%。明代宅院共6个,22间房。清代宅院民居约120套,建筑规矩严整,其中有五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后院都带有花园和佛堂,整体建筑气势庞大,充分表现出封建士大夫风尚。专家们称灵水村的古宅为“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
灵水村人杰地灵,有崇尚文化之遗风,在明清科举制度下,考取过22名举人,2名进士,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众多举人出现在灵水村,构成了世代乡村的“士大夫”风情,灵水村的宅院和民居建筑风格追求“仕者风范”。知府刘懋恒、举人刘增广等德才兼备艺双馨的名人,为灵水村赢得了“京西灵水举人村”的美誉。
要说灵水村最著名的,除了明传百年的“举人村”之名,就属独特的“灵水八景”了。
东岭石人
站在村中向东看,距灵水10公里的_髻山上有一站在山顶上的石人高高站立远眺家乡,向村中招手,向家乡告别之姿;一只手抬起也似一教书先生写字,村人传说灵水村出文人与此风水有关。最远的那座山,从最高峰向左边数第二个高峰下边的那个小僦僦就是传说中的石人。
独山莲花
灵水村西山名叫“独山”,又叫“莲花山”,在村外看去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绽放,形象逼真。山上层峦叠翠,郁郁葱葱,美不胜收。
南堂北眺
灵水村整个村落布局形似一巨龟。南岭是观村整体形状的最佳地点,古人建灵水村时是依“玄武”而修建房舍与寺庙的。玄武(龟)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龟纹的大小块是由四合院组成的。有人说,灵水村的村名的“灵”字就由村落整体布局而来。
北山翠柏
灵水村北有一座小山岗,名为“北山”,山口处有一株千年古柏(侧柏),树冠平展,枝杈横生,树叶茂盛,宛如华盖,傲然独秀,被当地人美称为“京西灵芝”,为国家一级古树。当你在古柏树下仰观宛如华盖的树冠,满树的枝桠美得让人屏吸。
柏抱桑榆
两株千年古柏(侧柏)长在南海火龙王庙内,相距10余米,里侧一枝上长出一棵榆树,分叉处生出一棵桑树,是灵水八景之一!是北京灵水村的“古柏奇观”中的两奇观。
这两棵树有千年以上的树龄,长在火龙王庙院内,是否是僧人所种?桑和榆是否是人为嫁接而成,这种嫁接异种树是否可能?如果是人为嫁接或有人有意培植“柏抱榆桑”,它对这个文化村寓意着什么?这些都是让后人费解的谜团。
灵泉银杏
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在灵泉禅寺遗址院内,长有两棵树龄达几百年的高大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这两棵树本来都为雄性,本不能结果,但奇特地是,其中西侧的一颗银杏树上长有一雌性“树 椎”,长120厘米,直径20多厘米,树椎向上的一枝每年结果。
有人说,这一树椎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的。看来住这里的僧人或村民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银杏树嫁接技术,这在今天也不易。灵水村的这棵古老而神秘的“雌雄同体”银杏树,总是让来此观赏的人们啧啧称叹。
举人宅院
灵水村现有多处举人故居宅院遗址,如刘懋恒、刘增广等故居。这些宅院多为三进和五进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含秀美,建筑风格具有“乡村士大夫”风范和文人风雅,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云游网
寺庙遗址
灵水村过去共有寺庙17座。其中佛教寺庙2座,为灵泉禅寺和白衣观音菩萨庙;儒教寺庙2座,为文昌阁和魁星楼;其余13座为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
以儒学为代表的文昌阁和魁星楼,在中国北方的乡村比较少见,说明古时灵水村人对文化的重视。儒、道、佛和各种民 间信仰共处一地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罕见,但是难得的是一个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可见灵水村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