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4: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3:55
没有!现在的人好以今人之眼,断古人之事。所谓“言外之意”,无非是认为刘备托孤诸葛亮是无奈之举,除了诸葛亮他无人可托,但又怕诸葛亮篡夺刘禅的江山,所以先将了诸葛亮一军,拿话架住诸葛亮,让他只能为自己效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3:56
有人以为这是刘备果真有心让贤,而诸葛亮后来没有“自取”更彰显了他的竭忠尽义高风亮节;也有不少人以为刘备表面话说得大度,其实起了疑心故意试探诸葛亮,或者*他不得不表决心。除去刘备病中胡言的可能性,私以为以上两种动机解释,至少都把刘备甚至诸葛亮自己看得不够高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3:56
这种说法,宋代以前是没有的。近代以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以今度古,觉得历史没有一个好人,没有一个完人,没有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没有一个纯粹的人,没有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试想,刘备是什么人?刘备用兵虽是二流水平,但识人绝对是堪称三国时代第一人,他深知诸葛亮的为人,同时,退一万步说,即使他真的担心诸葛亮可能会篡夺刘禅的江山,是一句就可以“将”住的吗?与其让人心不痛快,还不如彻底放权的好。刘备可是连曹操都佩服的枭雄,岂会做此小儿女之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3:57
这里我们可以把这君臣二人的道德如何都剔除不管,单以天下形势与蜀汉事业的发展而论,便可知刘备不可能让,诸葛亮也不可能取。先要明白刘备能凭小小一个益州称帝的根本是什么?很确实的一点是,刘备姓“刘”,在那个把血脉正统看得无比重要的时代,这始终是蜀汉政权的一张王牌。曹操终其一生也不曾称帝,而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是这个道理。而曹丕的称帝则是建立在曹操一生事业平定长江以北中原地区的基础之上,哪怕这样,还是让刘备在汉献帝禅位第二年就抓住这个机会自己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