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2: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7:57
西周时期,家父,一名贵族诗人,其作品《诗经·小雅·节南山》末章有“家父作诵,以究王讻”,推测此诗出自他的笔下。此诗揭露了周幽王时期权臣尹氏的专权与朝政的混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对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提出了质疑,是贵族讽刺诗的佳作。
在宋朝,家定国,字退翁,是一位文学家,与苏轼、苏辙有交往,诗歌文风清雅。家勤国,学者出身,因不满王安石废《春秋》学,著有《春秋新义》,对政局变化深感忧虑。
家愿,宋臣,以直谏闻名,曾上书论政,主张开言路、宽容人才。家坤翁和家铉翁,两位宋臣分别活跃于淳祐和宋末,前者编修《景定临川志》,后者为抵抗元军,坚守节义,学问渊博。
元代诗人家之巽,寓居吴兴,虽有才华,但因其媚权之作,如德政碑和观音殿碑,受到了士人的鄙视。同时代的还有汉官吏家羡和家君,以及近当代的医学家家普,他们的事迹也各有特色。
家姓的 由来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