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有什么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6: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9:26
重阳节的习俗及其特定意义:
1.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一项古老风俗,始于东汉。人们相信这种活动可以避邪。唐代文人创作的登高诗作颇多,杜甫的《登高》是其中的名篇,描述了重阳登高的景象。登高的地点没有具体规定,通常选择高山或高塔,而吃“重阳糕”也成为了习俗的一部分。
2.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多样,寓意着子女百事俱高。在重阳节这天,人们将片糕搭在子女的额头,口中念念有词,以期带来好运。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形似宝塔,上面还放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寓意。有的地方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亮蜡烛,以此来代替登高,表达相同的愿望。
3.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值金秋,菊花盛开,赏菊和饮菊花酒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文人墨客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模仿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北宋时期,赏菊在北京盛行,品种繁多。民间将九月称为“菊月”,赏菊成为节日的重要内容,一直延续到清代。
4.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普遍。古人认为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人们将它佩带在手臂或香袋中,也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的《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头戴菊花也是当时的风尚。唐代以来,这种习俗一直盛行。
各地过重阳节的独特风俗:
除了以上普遍的习俗,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在陕北,重阳节是收割的季节,人们会在晚上登山,点火谈天说地。在福建莆仙,人们制作九层的重阳米果,延续了古代的食饵习俗。此外,一些地方还会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各地在这一天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增进感情,锻炼身体,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