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乙肝:选对药,走对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12: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3:43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不断复制引起的长期进展性疾病。因此只要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就应该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目的是通过有效地的抗病毒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延缓、以致治愈,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然而,在启动抗病毒治疗之前,应先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疗程及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方案。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核苷(酸)类似物通过作用于HBV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活性位点,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强效且低耐药性的核苷(酸)类似物为一线治疗;但对于肝病代偿期的患者,尽管两种药物均可选择,但除需要快速强效的抑制病毒以外,更应考虑是否容易发生耐药,能否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和/或HBsAg清除及停药后的持久免疫应答,以及药物安全性等因素。
根据我国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后,需继续巩固治疗至少1年,连续两次(每次间隔至少6个月)检查均维持各应答,总疗程2年以上,方可考虑停药。实际上,能达到此停药标准的患者不到30,停药后仍能维持该应答的比例更低。显然,对于大部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而言,他们选择的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治疗之路。
相比之下,长效干扰素兼具抗病毒与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机制,在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清除,获得免疫控制与临床治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2012年EASL指南明确指出,HBeAg阳性乙肝患者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最佳机会是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
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约1/3,而对于基线高ALT低HBV DNA的患者这一比例超过60,远高于核苷(酸)类似物的数据。因此,对于期望通过有限疗程追求更高治疗目标的患者,尤其是预期接受干扰素治疗能获得较高应答几率的患者,选择长效干扰素治疗能帮助他们有机会走上治愈之路。
另外,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有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研究结果将干扰素治疗疗效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有研究显示,HBsAg定量水平在预测干扰素疗效上较HBV DNA更为精准。干扰素治疗期间HBsAg水平下降速度越快、幅度越大表示治疗效果越好,根据治疗中HBsAg水平的动态变化来确定干扰素疗程和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增加治疗成功率。
最后要提醒患者的是,不论是采用干扰素治疗还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均是一个需要科学管理的过程,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如正规的医院和正规药房,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选择更适合的方案,追求更好的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