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关于"火花"的来历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6: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22:18
火花收藏学
在旧中国,火柴是舶来品。自1864年开始有火柴进口,时称自来火。火柴输入中国始见于1865年天津海关报告,其后两三年又陆续见诸各地海关报告。初期进口的主要是欧洲火柴,后有日本仿造运入,至1891年从原来的每年二三千箱增至十万箱。《李文忠全集》卷二十《译署函稿》载;“近来英、德、美各国运载来华,行销内地日广,日本仿造运入通商各口龙多。”足见此舶来品日增月盛,占去中国主要的城乡市场。舶来品的出现,亦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土,遂创办自己的火柴工业。1878年前后,便有了民族火柴工业的萌芽,上海、广东、四川、天津、福建、浙江、山西、江苏、湖南等省市多有办厂生产,“盖因这项工业,不仅制造简单,不需复杂的机器和熟练的工人,而且所需资本不多,个人亦足以举办。加以*的保护,不遗余力,故能获得发展。但这类工厂,当时一切原料皆仰给外国……”(见祝慈寿编《中国近代工业史》第432页)。
民族火柴工业创办之始,其产品商标也一度盗用、仿冒过舶来品的商标,如创办于1879年的广东巧明火柴厂的舞龙、猴鹿、妹鹿等便不无这方面的痕迹,且民族火柴工业的这种盗用、仿冒舶来品商标的状况,还有着好一些的日子。到1927年中华火柴同业公会公布各地火柴厂家注册登记的产品商标,这一历史才算基本结束。而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这一现象,在国外并不多见。这也是设立中国火花收藏学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火柴生产及其产品商标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
一、火花收藏学的基本定义。火花是火柴商标和印有火柴制作(包括委托制作)单位标志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的总称。这种称谓,源于李树松提出的“火花是60年代前的火柴商标和以后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加生产厂家标志的总称”。研究火花——这一收藏对象的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学问。
所谓这一收藏对象的天然属性,是指火花是火柴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上与火柴产品不可分割,当其体现为火柴产品的商标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其主要以纸、塑料、金属等为载体,其设计目的、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与火柴产品有着内在与外在的必然联系。
所谓这一收藏对象的社会属性,是指火花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生的联系及其在收藏者的收藏过程与收藏者发生的种种关系。这种社会联系和收藏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年代,又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不同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其内外结合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
火花的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是互相作用的一具结合体。当其为火柴产品的商标、装饰画或宣传画而脱离火柴产品时,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尤为密切,以至人们的考察这种关系时所倾注的心力和由此而展开的学术活动,往往比探讨火花两种属性中的一种要多得多,这无疑是设立火花收藏学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及作为这一学说设立的主要课题。事实上,中国火花收藏界近10年先后对早期火花、火花分期、火花定义、“伪花”与商品火花的探讨,无不是试图寻觅设立火花收藏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条件下的可能性,只是人们对这些实践还没有很好地加以科学总结而未达到应有的重视。故此,理性地提出与设立火花收藏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已有历史与时代对中国火花收藏界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国火花收藏界的历史与现实选择。
二、花收藏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实际上是人们围绕收藏对象的本质意义及其进入社会收藏后所发生的经济、*、文化意义以至收藏行为产生的多边关系的一个学术命题,而这一命题,又是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由若干剖分构成的,这包括:
1.火花的基本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年代,这一收藏对象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以及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主要的流通形式。学术上,不同时期或不同年代收藏界对这一收藏对象的基本定义的主要观点、主张及其影响与作用。
2.火花的演变。这一收藏对象的起源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年代其主要表现形式与本质特征,其与社会发生的种种关系。
3.火花的物质与精神意义。这一点,可围绕这一收藏对象在历史和现实的地位,作用和在民间收藏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以及与其它收藏学科的周边关系分类设立各种研究课题,展开系列或专题的学术探讨。
4.火花学术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这种研究的选题、立论以至成果的完成,必须讲求的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和谋求积极的社会效果等等而相应出台的约束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这个命题的主要内容。
5.火花收藏组织。以火花为收藏对象的收藏组织又分为活动型与学术型两种,前者以藏品交流为主,后者以学术交流为主,二者的基本功能不同,却都能反映收藏者或收藏研究者与收藏对象的关系。这些关系的作用而产生,形成的文化,其内涵与外延,也是火花收藏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可根据不同的年代选取不同的角度,记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6.火花收藏讲学。这种讲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收藏源流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传播方式之一,亦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可循的内在规律,对收藏知识的普及和收藏队伍建设,其作用并不一般。
7.火花收藏展示。其地过程体现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有其可遵循的原则与方法,在预期目的和实际效果的平衡上,亦有其操作原理。且其在一般与特殊的情况下,区别于其它种类的特也显而易见,但又可以借鉴其它种类展示的经验。
8.火花收藏著述。这一点,建立在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和与收藏实践的结合上。学术的多元化,流派主义等,都可划人这个范畴,且旁及著作出版。
9.火花研究刊物。其直接或间接摄录各个时期的收藏活动,传递各种收藏信息,真实地反映收藏的历史走向,并且往往因为编办者的办刊宗旨,风格、水平的异同,而成为对特定条件下的经验总结或历史反思的镜子。从中发掘收藏文化的内涵,判断而获取方向的指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0.火花收藏市场。它的成长与成熟过程,无不是收藏者之间的利益调整与收藏交易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与日消长的关系变化,除了调剂市场的流通方式、交易价格以外,收藏者的市场意识的确立与完善,恐怕是市场存在的力量之源,而无出其左右。
11.火花收藏信息。其传递的方式与途径。传递距离的远近,以及处理、转化的效果,可反映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的整体或局部的收藏质素与能力。收藏事业的繁荣进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12.火花收藏者。一般地,人们以收藏成效、作用及影响力的大小来区分收藏家与非收藏这,且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收藏家身上。某个或某些收藏家的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3.火花收藏立法。其包括收藏者对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的适用法规的自觉遵从与对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矩的信守,并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形式推出符合火花收藏特性、用以调整收藏者交流过程的利害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设立火花收藏学的作用和意义。火花收藏是中国民间收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部分。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十大民间收藏项目中仅次于集邮,而位居第二。民间收藏火花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其最盛时收藏者达30万人,现存世的不同时期的火花品种数以万计,存世量以亿计,这无疑为火花收藏与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并为设立火花收藏学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这种现实可能还体现在经过十多年的收藏研究,就火花收藏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意义的学术争鸣,有了初步的共识,并已朝着纵深方向继续探索,中国火花收藏界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已培育出一批颇有研究潜力且具开拓视野的收藏理论骨干和理论实践人才。与国外收藏界相比,中国的火花收藏理论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故此,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设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已经水到渠成。且这一学科的设立,将从实践上将火花收藏——这种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民间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使中国火花收藏界实现从单纯收藏与浅层零散的收藏研究向完整、系统而科学的收藏理论研究的转变,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收藏队伍的整体素质。这种转变,对老一代收藏家更新观念,及时对自己数十年的收藏实践作出回顾与总结,将自己的收藏成果服务于收藏论研究,使其发挥社会效益,更具现实与久远的意义;而对新一代收藏者建树高远的目标,将收藏与收藏理论研究一肩挑,推动收藏理论的基本建设,走收藏成才、收藏成家的道路,亦有着激励作用。收藏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创造更多更大机遇的一种潜在的可能与未来一定可以获得收益的一种实准备。
2.促使人们将自己的收藏实践与收藏理论相结合,善于将实践的成果上升到理论,多出效益,实现收藏的最佳社会效益。这一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专利是一种可能;就某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创立自己的学说也是一个可能;以某种前瞻与预见,也不是不无可能。研究角度的正确切入与方法的科学选取,只要成为人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一切理想便离开我们不会遥远。
3.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对推动和发展民间收藏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中国火花收藏界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民间收藏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军,早在80年代创办《中国火花》杂志、筹组中华全国火花协会时便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检阅,而这种成功的继续,及现时社会提供难我们的契机,无疑是以学术的空前繁荣才可以再造辉煌,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此最合时宜。
四、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毫无疑问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需要正确地处理几个关系,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辩证地处理好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这个学科设立、成长并最终以其独立完整的体系屹立于社会学术之林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使其作用于人们的收藏实践,并从人们的收藏实践得到检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统一,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这里,就人们已有的收藏实践和在这种实践过程的诸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现状而言,就有这样的几个关系必须作出科学理性的处理,这就是:
1.确立火花收藏学与对中国火柴工业研究的关系。火花是火柴工业的产物,其与火柴工业的兴衰关系重大。火柴工业是火花收藏界的收藏对象的基本来源及这一民间收藏的物质支柱,理论上说,火花的收藏研究过程不应与火柴工业脱节,且在某种情况下,后者的地位往往高于前者之上。但我们现在要设立的火花收藏学却要在大处将两者分开,将视线主要集中于火花,换句话说,以火花为中心进行学术研究,并重在探讨火花收藏与研究过程的种种社会行为。对火柴工业史的研究仅是在火花探源及对其某些特性的研究需要相应的辅助时,才会涉足或旁征博引,如编制火花目录等。这种转变,对于一些收藏研究者来说,可能会冷落了火柴工业史,将其搁置一旁。这当然不可取。诚然,倘若人们不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对火花收藏的理论上,不实现研究重点的转变,也就无以建立真正的火花收藏学。80年代以来,人们几乎把最主要的精力与相当的时间投放在火柴工业的研究上,取得了对火花分期、早期火花及“伪花”等概念的认辩方法及火花目录整理等方面的成效,为现在我们设立火花收藏学提供了条件,这种贡献应予高度的历史评价。但问题是火花收藏学的设立,使其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人们从更符合收藏实践的社会和现实需要出发,去进行更富有意义和实践价值更大的工作。理所当然的是一致,处理好火花研究和火柴工业史研究的关系,便不困难了。
2.确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和对国外优秀的火花理论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利用与借鉴的关系。这种处理,要立足于一切优秀的文化及其成果都是人类宝贵和共同的财富的高度,为我所用,而不能拒绝于我们的视野之外。火柴是舶来品,饱含于火花设计、印制上的外来文化,对我们本士文化一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早期我们的火花设计就不无对人家的模仿、间接或直接的嫁接与移植,最终在这种借鉴过程走出了我们自己的路子,有了更切合我们的国情、民情及我们的审美需求的东西。在火花收藏研究和基本理论建设上,我们亦比人家起步蟾,在我们极有需要的方面采取“拿来主义”实际上有利于缩短我们与人家的距离,使我们少花时间、少走弯路或避免重复去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少投入,多产出地办好我们的事情。尤其在收藏组织的结构与动作上我们对人家已有经验与成果的借鉴和利用,我们设立的火花收藏学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有现实的态度和未来预测的眼光。凡此种种,不一而说,主枯于我们的实践要充分注意和高度重视。
3.确立火花收藏学与对邮学有益部分的消化、吸纳和利用的关系。火花与邮票均是方寸之物,俗称姐妹花。从文化角度而言,一个可谓民间名片,一个可谓国家名片,二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上有所异同外,其文化本质却同源同根。在它们的历史演变、学术构架、收藏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一般的相似,即使是在收藏文学所可能关注到的这两个题材而在创造过程涉及的审美活动,也有其本质上的共通这处。从邮学里汲取设立火花收藏学所需的营养,借鉴邮学某些学术上的形式与规范,对火花收藏学无疑也重要和必要。至少在借鉴的同时扬我所长,兼收并蓄,可树立自己的特有形象。
设立火花收藏学,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我们付出智慧和努力。在目前基础还相对薄弱、问题与困难还不是很少的情况下,同心同德、志矢不移很重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真正要实现我们的目标,相信是可期而不是久远的。
火花收藏谈
火花收藏有一种学问,其内容构成主要包括对收藏对象的认识及其所有关系的处理。所谓认识,应对收藏对象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基本特性(包括其价值、使用价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断提高鉴赏水平,并及时进行知识总结,积累经验。所谓对收藏对象的所有关系处理,主要在收藏过程中理顺收藏对象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以及收藏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
对收藏对象的认识,一般由浅到深,由深到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可谓真知,并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而要对收藏对象的所有关系的处理,则贯穿于整个收藏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社会对收藏文化的扶助与推动,社会将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与保障人们的收藏实践及处理一定的关系,同时社会也可能对于潜在的若干收藏关系处理未能给予指引,如收藏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真空,现在尚未弥补,将来也不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法律往往注重后果,而对过程的控制与参与却常常显得软弱无力,这都是人们的收藏实践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处理,可能还是最重要也最耗血力的,此一。
第二个要处理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现在人们以业余收藏为主,若干年后将会有所转变,专业收藏会以其效益最大化出现,一旦成为一种社会分工以及收藏市场的成就,处理收藏对象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以及收藏交易关系,便需要有一种社会价值模式让人们遵循。这一点人们可以信任于收藏学和收藏市场学的建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理论依据,但实践还与人们认定的原则与采取的方式、措施密不可分,这恐怕是较为难以处理的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的出现,要求人们的道德水准的调整,其过程的种种人际关系的改变,不可能一帆风顺。时下人们对拍卖市场上演的由于利益关系造成的悲喜剧,如果还可以熟视无睹或者悲观失望,恰好是人们一定要解决或必须调整的社会关系。责任体现的道德水平,在人们的收藏实践中应当放在首要的位置。
第四,包括火花收藏的民间收藏是国家文物事业兴衰成败的有机组成部分。收藏者与国家的关系要体现为有偿与无偿结合的赠予和热情扶持,以求各取所需并得到平衡的最佳组合。这种关系的建立与长期存在,归根结底,是社会收藏文化的基础以及这种文化成长的基本动力。看来,人们要走的路很宽阔也很艰巨,但一定会走下去的。
参考资料:艺苑小屋转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22:19
火花收藏学
在旧中国,火柴是舶来品。自1864年开始有火柴进口,时称自来火。火柴输入中国始见于1865年天津海关报告,其后两三年又陆续见诸各地海关报告。初期进口的主要是欧洲火柴,后有日本仿造运入,至1891年从原来的每年二三千箱增至十万箱。《李文忠全集》卷二十《译署函稿》载;“近来英、德、美各国运载来华,行销内地日广,日本仿造运入通商各口龙多。”足见此舶来品日增月盛,占去中国主要的城乡市场。舶来品的出现,亦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土,遂创办自己的火柴工业。1878年前后,便有了民族火柴工业的萌芽,上海、广东、四川、天津、福建、浙江、山西、江苏、湖南等省市多有办厂生产,“盖因这项工业,不仅制造简单,不需复杂的机器和熟练的工人,而且所需资本不多,个人亦足以举办。加以*的保护,不遗余力,故能获得发展。但这类工厂,当时一切原料皆仰给外国……”(见祝慈寿编《中国近代工业史》第432页)。
民族火柴工业创办之始,其产品商标也一度盗用、仿冒过舶来品的商标,如创办于1879年的广东巧明火柴厂的舞龙、猴鹿、妹鹿等便不无这方面的痕迹,且民族火柴工业的这种盗用、仿冒舶来品商标的状况,还有着好一些的日子。到1927年中华火柴同业公会公布各地火柴厂家注册登记的产品商标,这一历史才算基本结束。而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这一现象,在国外并不多见。这也是设立中国火花收藏学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火柴生产及其产品商标的起源,演变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
一、火花收藏学的基本定义。火花是火柴商标和印有火柴制作(包括委托制作)单位标志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的总称。这种称谓,源于李树松提出的“火花是60年代前的火柴商标和以后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加生产厂家标志的总称”。研究火花——这一收藏对象的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学问。
所谓这一收藏对象的天然属性,是指火花是火柴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上与火柴产品不可分割,当其体现为火柴产品的商标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其主要以纸、塑料、金属等为载体,其设计目的、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与火柴产品有着内在与外在的必然联系。
所谓这一收藏对象的社会属性,是指火花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生的联系及其在收藏者的收藏过程与收藏者发生的种种关系。这种社会联系和收藏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年代,又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不同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其内外结合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
火花的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是互相作用的一具结合体。当其为火柴产品的商标、装饰画或宣传画而脱离火柴产品时,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尤为密切,以至人们的考察这种关系时所倾注的心力和由此而展开的学术活动,往往比探讨火花两种属性中的一种要多得多,这无疑是设立火花收藏学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及作为这一学说设立的主要课题。事实上,中国火花收藏界近10年先后对早期火花、火花分期、火花定义、“伪花”与商品火花的探讨,无不是试图寻觅设立火花收藏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条件下的可能性,只是人们对这些实践还没有很好地加以科学总结而未达到应有的重视。故此,理性地提出与设立火花收藏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已有历史与时代对中国火花收藏界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国火花收藏界的历史与现实选择。
二、花收藏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实际上是人们围绕收藏对象的本质意义及其进入社会收藏后所发生的经济、*、文化意义以至收藏行为产生的多边关系的一个学术命题,而这一命题,又是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由若干剖分构成的,这包括:
1.火花的基本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年代,这一收藏对象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以及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主要的流通形式。学术上,不同时期或不同年代收藏界对这一收藏对象的基本定义的主要观点、主张及其影响与作用。
2.火花的演变。这一收藏对象的起源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年代其主要表现形式与本质特征,其与社会发生的种种关系。
3.火花的物质与精神意义。这一点,可围绕这一收藏对象在历史和现实的地位,作用和在民间收藏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以及与其它收藏学科的周边关系分类设立各种研究课题,展开系列或专题的学术探讨。
4.火花学术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这种研究的选题、立论以至成果的完成,必须讲求的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和谋求积极的社会效果等等而相应出台的约束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这个命题的主要内容。
5.火花收藏组织。以火花为收藏对象的收藏组织又分为活动型与学术型两种,前者以藏品交流为主,后者以学术交流为主,二者的基本功能不同,却都能反映收藏者或收藏研究者与收藏对象的关系。这些关系的作用而产生,形成的文化,其内涵与外延,也是火花收藏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可根据不同的年代选取不同的角度,记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6.火花收藏讲学。这种讲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收藏源流及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传播方式之一,亦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可循的内在规律,对收藏知识的普及和收藏队伍建设,其作用并不一般。
7.火花收藏展示。其地过程体现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有其可遵循的原则与方法,在预期目的和实际效果的平衡上,亦有其操作原理。且其在一般与特殊的情况下,区别于其它种类的特也显而易见,但又可以借鉴其它种类展示的经验。
8.火花收藏著述。这一点,建立在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和与收藏实践的结合上。学术的多元化,流派主义等,都可划人这个范畴,且旁及著作出版。
9.火花研究刊物。其直接或间接摄录各个时期的收藏活动,传递各种收藏信息,真实地反映收藏的历史走向,并且往往因为编办者的办刊宗旨,风格、水平的异同,而成为对特定条件下的经验总结或历史反思的镜子。从中发掘收藏文化的内涵,判断而获取方向的指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0.火花收藏市场。它的成长与成熟过程,无不是收藏者之间的利益调整与收藏交易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与日消长的关系变化,除了调剂市场的流通方式、交易价格以外,收藏者的市场意识的确立与完善,恐怕是市场存在的力量之源,而无出其左右。
11.火花收藏信息。其传递的方式与途径。传递距离的远近,以及处理、转化的效果,可反映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的整体或局部的收藏质素与能力。收藏事业的繁荣进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信息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12.火花收藏者。一般地,人们以收藏成效、作用及影响力的大小来区分收藏家与非收藏这,且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收藏家身上。某个或某些收藏家的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3.火花收藏立法。其包括收藏者对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的适用法规的自觉遵从与对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矩的信守,并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形式推出符合火花收藏特性、用以调整收藏者交流过程的利害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设立火花收藏学的作用和意义。火花收藏是中国民间收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部分。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十大民间收藏项目中仅次于集邮,而位居第二。民间收藏火花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其最盛时收藏者达30万人,现存世的不同时期的火花品种数以万计,存世量以亿计,这无疑为火花收藏与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并为设立火花收藏学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这种现实可能还体现在经过十多年的收藏研究,就火花收藏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意义的学术争鸣,有了初步的共识,并已朝着纵深方向继续探索,中国火花收藏界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已培育出一批颇有研究潜力且具开拓视野的收藏理论骨干和理论实践人才。与国外收藏界相比,中国的火花收藏理论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故此,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设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已经水到渠成。且这一学科的设立,将从实践上将火花收藏——这种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民间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使中国火花收藏界实现从单纯收藏与浅层零散的收藏研究向完整、系统而科学的收藏理论研究的转变,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收藏队伍的整体素质。这种转变,对老一代收藏家更新观念,及时对自己数十年的收藏实践作出回顾与总结,将自己的收藏成果服务于收藏论研究,使其发挥社会效益,更具现实与久远的意义;而对新一代收藏者建树高远的目标,将收藏与收藏理论研究一肩挑,推动收藏理论的基本建设,走收藏成才、收藏成家的道路,亦有着激励作用。收藏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创造更多更大机遇的一种潜在的可能与未来一定可以获得收益的一种实准备。
2.促使人们将自己的收藏实践与收藏理论相结合,善于将实践的成果上升到理论,多出效益,实现收藏的最佳社会效益。这一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专利是一种可能;就某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创立自己的学说也是一个可能;以某种前瞻与预见,也不是不无可能。研究角度的正确切入与方法的科学选取,只要成为人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一切理想便离开我们不会遥远。
3.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对推动和发展民间收藏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中国火花收藏界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民间收藏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军,早在80年代创办《中国火花》杂志、筹组中华全国火花协会时便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检阅,而这种成功的继续,及现时社会提供难我们的契机,无疑是以学术的空前繁荣才可以再造辉煌,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此最合时宜。
四、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毫无疑问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需要正确地处理几个关系,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辩证地处理好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这个学科设立、成长并最终以其独立完整的体系屹立于社会学术之林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使其作用于人们的收藏实践,并从人们的收藏实践得到检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统一,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这里,就人们已有的收藏实践和在这种实践过程的诸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现状而言,就有这样的几个关系必须作出科学理性的处理,这就是:
1.确立火花收藏学与对中国火柴工业研究的关系。火花是火柴工业的产物,其与火柴工业的兴衰关系重大。火柴工业是火花收藏界的收藏对象的基本来源及这一民间收藏的物质支柱,理论上说,火花的收藏研究过程不应与火柴工业脱节,且在某种情况下,后者的地位往往高于前者之上。但我们现在要设立的火花收藏学却要在大处将两者分开,将视线主要集中于火花,换句话说,以火花为中心进行学术研究,并重在探讨火花收藏与研究过程的种种社会行为。对火柴工业史的研究仅是在火花探源及对其某些特性的研究需要相应的辅助时,才会涉足或旁征博引,如编制火花目录等。这种转变,对于一些收藏研究者来说,可能会冷落了火柴工业史,将其搁置一旁。这当然不可取。诚然,倘若人们不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对火花收藏的理论上,不实现研究重点的转变,也就无以建立真正的火花收藏学。80年代以来,人们几乎把最主要的精力与相当的时间投放在火柴工业的研究上,取得了对火花分期、早期火花及“伪花”等概念的认辩方法及火花目录整理等方面的成效,为现在我们设立火花收藏学提供了条件,这种贡献应予高度的历史评价。但问题是火花收藏学的设立,使其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人们从更符合收藏实践的社会和现实需要出发,去进行更富有意义和实践价值更大的工作。理所当然的是一致,处理好火花研究和火柴工业史研究的关系,便不困难了。
2.确立富有中国特色的火花收藏学和对国外优秀的火花理论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利用与借鉴的关系。这种处理,要立足于一切优秀的文化及其成果都是人类宝贵和共同的财富的高度,为我所用,而不能拒绝于我们的视野之外。火柴是舶来品,饱含于火花设计、印制上的外来文化,对我们本士文化一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早期我们的火花设计就不无对人家的模仿、间接或直接的嫁接与移植,最终在这种借鉴过程走出了我们自己的路子,有了更切合我们的国情、民情及我们的审美需求的东西。在火花收藏研究和基本理论建设上,我们亦比人家起步蟾,在我们极有需要的方面采取“拿来主义”实际上有利于缩短我们与人家的距离,使我们少花时间、少走弯路或避免重复去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少投入,多产出地办好我们的事情。尤其在收藏组织的结构与动作上我们对人家已有经验与成果的借鉴和利用,我们设立的火花收藏学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有现实的态度和未来预测的眼光。凡此种种,不一而说,主枯于我们的实践要充分注意和高度重视。
3.确立火花收藏学与对邮学有益部分的消化、吸纳和利用的关系。火花与邮票均是方寸之物,俗称姐妹花。从文化角度而言,一个可谓民间名片,一个可谓国家名片,二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上有所异同外,其文化本质却同源同根。在它们的历史演变、学术构架、收藏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一般的相似,即使是在收藏文学所可能关注到的这两个题材而在创造过程涉及的审美活动,也有其本质上的共通这处。从邮学里汲取设立火花收藏学所需的营养,借鉴邮学某些学术上的形式与规范,对火花收藏学无疑也重要和必要。至少在借鉴的同时扬我所长,兼收并蓄,可树立自己的特有形象。
设立火花收藏学,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我们付出智慧和努力。在目前基础还相对薄弱、问题与困难还不是很少的情况下,同心同德、志矢不移很重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真正要实现我们的目标,相信是可期而不是久远的。
火花收藏谈
火花收藏有一种学问,其内容构成主要包括对收藏对象的认识及其所有关系的处理。所谓认识,应对收藏对象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基本特性(包括其价值、使用价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断提高鉴赏水平,并及时进行知识总结,积累经验。所谓对收藏对象的所有关系处理,主要在收藏过程中理顺收藏对象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以及收藏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
对收藏对象的认识,一般由浅到深,由深到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可谓真知,并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而要对收藏对象的所有关系的处理,则贯穿于整个收藏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社会对收藏文化的扶助与推动,社会将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与保障人们的收藏实践及处理一定的关系,同时社会也可能对于潜在的若干收藏关系处理未能给予指引,如收藏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真空,现在尚未弥补,将来也不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法律往往注重后果,而对过程的控制与参与却常常显得软弱无力,这都是人们的收藏实践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处理,可能还是最重要也最耗血力的,此一。
第二个要处理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现在人们以业余收藏为主,若干年后将会有所转变,专业收藏会以其效益最大化出现,一旦成为一种社会分工以及收藏市场的成就,处理收藏对象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关系以及收藏交易关系,便需要有一种社会价值模式让人们遵循。这一点人们可以信任于收藏学和收藏市场学的建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理论依据,但实践还与人们认定的原则与采取的方式、措施密不可分,这恐怕是较为难以处理的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的出现,要求人们的道德水准的调整,其过程的种种人际关系的改变,不可能一帆风顺。时下人们对拍卖市场上演的由于利益关系造成的悲喜剧,如果还可以熟视无睹或者悲观失望,恰好是人们一定要解决或必须调整的社会关系。责任体现的道德水平,在人们的收藏实践中应当放在首要的位置。
第四,包括火花收藏的民间收藏是国家文物事业兴衰成败的有机组成部分。收藏者与国家的关系要体现为有偿与无偿结合的赠予和热情扶持,以求各取所需并得到平衡的最佳组合。这种关系的建立与长期存在,归根结底,是社会收藏文化的基础以及这种文化成长的基本动力。看来,人们要走的路很宽阔也很艰巨,但一定会走下去的。
参考资料:艺苑小屋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