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为何改「矽」为「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1: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15:44
在探讨为何大陆改「矽」为「硅」的过程中,需要从历史背景和现代化学字造字规则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民国时期翻译Silicon时选用「畦」字,这一做法实为错误理解。查阅中文元素周期表的用字原则,可以清晰地发现「畦」字对应的「圭」声旁,无论其音读为「huí」、「qí」还是「xī」,均属于团音字,而Silicon是尖音。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音译习惯严格区分尖团音,此误译显然属于低级失误。当时音译国家名如美利坚、英吉利等,尖团音关系对应工整,化学领域中元素如锶、铈、铯、氙等对应尖音,钾、钙、铬、钴、镓、氪、镉等对应团音,皆遵循严格区分。元素周期表中仅「金喜」(Seaborgium)例外,而「硒」(Se)则准确转译自「Selenium」,「硒」字读「xī」,对应原文的尖音。
其次,从现代化学字造字规则出发,新形声字原则上要便于识读,造字时考虑音译或意译。音译时新字直接定为偏旁本字的读音,意译时则规定为表意本字的读音。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读音与声旁关系对应清晰,如铬读「gè」、钴读「gǔ」、镓读「jiā」、钌读「liǎo」、钚读「bù」等。然而,钠、氙、锑等少数例外,读音与声旁关系也相对简单对应。因此,用「硅」字代替「矽」字,声旁「圭」明明白白地表示「土」,这本身已经足够「土」,而将「畦」字与「硅」字关联起来,解释为与土壤有关,进而将「畦」的读音定为「xī」,再将其解释为「Silicon」的音译,这一逻辑链条在现代看来极为荒谬。事实上,「硅」和「矽」的区别,只是近代欧洲化学用名中日耳曼系和拉丁系名称在中文中体现的差异,这两大系统分别通过德语、荷兰语、日本兰学家、明治后日本化学教材,以及拉丁语、法语、英语和英美传教士等途径传入中国,最终形成了「硅」和「矽」两个读音。
综上所述,大陆将「矽」改名为「硅」,是基于历史误译的纠正和现代化学字造字规则的考虑。这一更改过程体现了从传统错误理解到现代科学严谨性的发展,也反映了中文元素周期表用字原则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