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1: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5:23
部分人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筋骨天天在活动,因此就不需要再进行身体锻炼了。这种看法难免失之偏颇。
体力劳动的动作比较单一,全身各部肌肉的负担轻重不均。而各种体育运动却可有目的地让全身肌肉得到活动,特别是劳动中活动不多的部位,能加速疲劳肌肉的恢复。体力劳动另一特点是,肌肉负荷较重但对心肺功能锻炼不足,而体育运动就能让心肺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另外,劳动往往在动作上不考虑人体关节、肌肉运动的规律,长期工作的结果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这需要人们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弥补。
劳动并不等于运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运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有极大的好处。也正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比如:体力劳动时局部肌肉负荷较重,因此,劳动结束后要加快肌肉中代谢产物的清除。实验证明,适当的肌肉活动比完全安静地休息更能加快代谢产物的清除,例如,血液中乳酸的消除在轻微活动(步行或慢跑)时比完全静止休息时要快一倍。因此,体力劳动结束后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加速疲劳消除之效。
那么体力劳动者应该怎样锻炼才合适呢?
早晨适当运动,如打拳、做操、步行、慢跑等,能使筋骨舒展,精神倍增;下班后可选择自己爱好的项目进行锻炼。青年人打打球,中、老年人下棋、散步等,可使精神愉快,消除疲劳;节假日可郊游远足,登山游览或参加球赛、拔河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
活动量要根据当天劳动量及个人体质状况合理安排,不要千篇一律。体力负担重时可活动量小些,体力负担轻时活动量就可大些。对劳动时负担不重的肌肉可多活动些,对劳动时用力多、局部较疲劳的肌肉宜做一些伸展、放松的练习。劳动时如主要上肢疲劳,则可做些下肢运动,同时对上肢做些放松练习。锻炼内容要有针对性,例如,长时间站着工作的纺织工人、机床工人、商店营业员等,由于重力作用,易使下肢淤血、血液循环不畅而有酸胀感,同时,站立(尤其是静力站力)时间长,由于血液在下肢积聚,易使下肢静脉弹性减弱而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因此,运动应以下肢肌肉较缓和的动力性活动为宜,如散步、慢跑,既可以加强下肢肌肉对血管的“唧筒”挤压作用,减少下肢淤血,又可锻炼心肺。再辅之以如太极拳、医疗保健体操等放松性练习,收效更大。再如汽车司机、交通民警等,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神经能量消耗大,因此,易患失眠、头痛、神经性高血压、功能性低热等,就宜选择缓慢柔和较放松的运动,如太极拳、保健气功、医疗保健操、散步等,锻炼时精神要放松。如要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也可视个人兴趣参加一些球类运动。